本來,禮部的三位老臣,就愛批判時下的弊端,指證官員貪贓枉法,得罪了不少人。

    因此看熱鬧的人不在少數,但平日裏,也不是沒有與禮部尚書幾人交好的人。

    但因禮部權勢在六部當中,可以十分低微,不少人即使與禮部尚書等人有交,但在進行了利弊衡量之後,全都選擇簾鋸了嘴的葫蘆不出聲。

    刑部尚書柳師承聽到大皇子為禮部三位老臣求情,立刻道大皇子太善良,看不透人心。禮部三位老臣雖然平日裏滿嘴仁義道德,但是背後幹的事兒,十分不堪。

    就比如,禮部尚書都一把年紀了,竟然還生了又一個比他孫子還的兒子,簡直是有傷風化,不成體統。

    大皇子道老來得子,乃是禮部尚書的個人身體能力,不能拿來衡量他的人品。

    柳師承見大皇子似乎要偏袒到底,便又拿兩位左右侍郎教。道這二人特別愛占便宜,就連參加宮筵,還要將剩下的菜肴和點心打包走。

    像這樣的人,平日裏肯定沒少占禮部的便宜。

    所以,像他們這樣的人,與江湖匪類勾結竊取他人錢財,一點兒都不奇怪。

    大皇子道禮部兩位侍郎勤儉節約乃是好事兒,應該提倡,他母妃宮中就常年縮減用度,並還教育他要勤儉,不可隨便揮霍。

    軒轅帝聽到大皇子這話,微不可見的點零頭,將軒轅帝微表情看在眼中的大皇子,嘴角也微不可見的勾起了一個好看的弧度。

    柳師承道不能拿王貴妃與大皇子同禮部兩位侍郎比較,禮部本就油水少,不想辦法撈一些銀兩,怎麽養活一府上下。

    大皇子是鐵了心要力保禮部三位老臣,與柳師承據理力爭,問柳師承如此,難不成他也做過什麽貪汙受賄,勾結江湖匪類的事情?

    柳師承急忙否認,道大皇子為了保禮部三位老臣,也不能這般汙蔑他,還叫嚷著請聖上為他做主。

    二皇子的劫鏢案,已經前前後後鬧了有段時間了。

    這期間,孟淑妃曾經跑到軒轅帝麵前,了一大堆有的沒的,話裏話外就是道這宗案子定是與王貴妃和大皇子,或是於賢妃脫不了關係。

    一定是她們不想二皇子用淺龍紋青瓷瓶討軒轅帝歡心,所以將鏢劫走。

    將朝政都丟在一邊的軒轅帝,怎麽可能會理睬這些雞毛蒜皮,亂七八糟的事情。

    平日裏,他聽聞臣子貪汙受賄,也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

    隻要不觸碰他的底線,下麵的人愛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

    隻是,他被孟淑妃煩了幾次之後,便命大太監總管梁辰去那幾個被竹君竊賊光鼓臣子家警告,警告他們收斂一些,不要把事情做得太過分。

    銀子再多,若是腦袋沒了,就什麽都沒了!

    那些貪官汙吏瞞了這麽久的事情,最終還是被人捅破,不少人都被嚇壞了,暗罵孟淑妃多事兒。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