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帝國北軍的作用則是和漠北王庭對峙,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規模作戰。

    但是最重要的帝國北軍還是穩定漠北王庭,讓他們暫時不要輕易的加入戰局裏麵,否則對帝國的影響將是無比巨大。

    好在即便戰爭結束,漠北王庭都沒有插手的機會,西方諸國為了打敗帝國,又是防備西方諸國,煞費苦心,使得他們在客場作戰失敗,從而全線潰敗。

    西方諸國針對帝國的戰爭,以西方諸國的慘敗結束,連著還損失了南方本歸屬於西方諸國同等陣營的越國和宋國。

    使得他們淪為帝國的兩座道州,成為帝國的嶺南道和江南道,算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經過這場戰爭,使得西方諸國和漠北王庭徹徹底底認識到鱗國真正的實力,不是他們可以隨意招惹的存在。

    這次能夠戰勝西方諸國真正的原因還是帝國內部的改革,尤其是皇帝陛下真正掃清帝國內部官場的紛爭,把握帝國真正的權柄。

    自玄宗皇帝繼位開始,就是對帝國朝堂被三河世家滲透的官員們進行打擊或者替換。

    而後通過扶持學宮的學生出將入相,使得他們真正在朝堂上麵站起來,用來抵消三河世家以及別的世家對帝國的影響。

    當然要是以前最可怕的還是三河世家,而山南道和淮南道那些千年世家地處偏遠,想要插手帝國朝堂,都是沒有辦法。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插手的舉動,隻是和三河世家聯合起來,畢竟不同於三河世家。

    山南道和淮南道世家乃是昔年敗在隴西道世家聯軍手裏麵的割據勢力,不得不臣服帝國而已。

    而三河世家則是更加直白的臣服,隻是當時的帝國沒有把握針對三河世家,以及山南道和淮南道世家們出手。

    到鱗國穩定的時候,內憂外患則是緩緩平息,那些世家在帝國表明臣服,沒有掀起任何風浪,帝國皇帝陛下倒是不好出手。

    基於種種原因的束縛,對於山南道和淮南道世家帝國都是處於極其寬容的態度。

    隻是朝陽的滲透實在是不能被帝國皇帝陛下接受,無奈發動自學宮的出將入相策略。

    漸漸使得帝國玄宗皇帝陛下拿回在帝國朝堂的話語權,有著學宮的學生們鼎力支持,玄宗皇帝逐漸露出帝國的霸道。

    再是後麵仁宗皇帝改革軍政,對將門世家把持帝國軍方的角度出發,以求打擊帝國將門世家,重新掌握帝國軍方。

    學宮學生對帝國軍方的感興趣,尤其是出現帝國南軍元帥李立青和帝國西軍元帥項信之後。

    仁宗皇帝算是徹徹底底掌控帝國的軍隊,再是出發下手,對帝國軍隊進行建設。

    到簾今皇帝陛下繼位的時候,帝國軍方的勢力已經不容覷,達到曾經世祖皇帝在位時期的最高峰。

    麵對西方諸國沒必要產生任何懼意,隻是戰爭最開始借助西方諸國的手,對山南道和淮南道的世家進行清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