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禦史台的那些奏疏,朝堂官員們也隻是想要皇帝陛下認真看看,沒有想著要皇帝陛下照著奏疏做出來。

    那是完全不現實的事情,之前彈劾項信不應該出任帝國太尉,把朝堂官員給逼急。

    他們直接走的兩條路子,通過禦史台呈遞了大部分奏疏,再是通過太常寺程度部分奏疏。

    剩下的那些則是在朝堂大朝會的時候當麵提起來,不過那次大朝會之後。

    皇帝陛下直接丟出禦史台,吸引了朝臣們的目光,再是決定暫時不開大朝會。

    這樣的情況下,大朝會不開,那些朝堂官員想要彈劾項信必須時刻盯著太常寺的動作。

    但是他們對於禦史台又是有著誌在必得的想法,因而二者選其一,隻能放棄項信出任帝國太尉,轉而謀取禦史台的利益。

    在朝堂官員們看來,禦史台才是他們利益的節點,狙擊項信出任帝國太尉用處不大。

    雖然他們擔心項信出任帝國太尉權柄太重,可是對他們的影響真的不如謀取到禦史台利益的影響大。

    在這樣的事情上,朝堂官員哪怕是在利令智昏,都會做出他們自認為最正確的決定。

    朝堂上麵的東西,擺在明麵上的就是鮮明的利益,誰都看的清清楚楚。

    皇帝陛下正是知道這些朝堂官員的性格,直接用利益來驅趕他們,驅虎吞狼的策略倒是非常不錯。

    對皇帝陛下來,項信出任帝國太尉,比把禦史台握在手裏的好處更加厲害。

    何況隻有皇帝陛下他沒有同意禦史台的歸屬問題,任由他們持續爭搶而不做決斷。

    到時候項信徹底坐穩帝國太尉,手裏麵掌握著帝國兵符軍權,再是拿下守城軍的軍權。

    一切都是看的明明白白,那些朝堂官員即便再是掙紮,都不可能繼續在禦史台上麵話。

    沒辦法,到底帝國的統治者還是皇帝陛下,在某些規則範圍之內,朝堂官員可以忤逆皇帝陛下,但是到底需要顧忌。

    至於朝堂的大是大非,這些官員必須要給皇帝陛下顏麵,否則便是萬劫不複。

    當然皇帝陛下不可能過分逼迫朝堂官員,都是互相為帝國做事,他們謀利之心是正常的。

    有時候皇帝陛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眼不見心不煩,隻是若是他們過分,那帝國的屠刀自然要落在他們的脖子上。

    一如之前的九卿大農令,實在是有些貪得無厭,讓皇帝陛下沒辦法忍受,想著殺一儆百。

    沒想到甘羅做事倒是出淤泥而不染,直接把原因給搬回來,讓鹹陽官員根本沒有完全意識到大農令被斬殺的根本原因。

    皇帝陛下想要起到的殺一儆百沒有作用,甘羅抽出全身而退,起來實在是有能力。

    不過在皇帝陛下看來,甘羅實在是聰明的有些過分,畢竟皇帝陛下這把鍋,本就想讓他背著。

    沒想到甘羅手段利落,全然沒在意,把皇帝陛下交代的事情做好,那把鍋怎麽都不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