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朝堂的官員方是徹底放下手中的口誅筆伐,沒有繼續針對李立青彈劾奏疏。

    之前李立青出任河北道大總管的時候,彈劾的聲音倒是出現過,不過瞬間就被淹沒。

    畢竟李立青出任河北道大總管,是朝野上下的決定,肯定不能允許三兩官員能夠阻攔。

    何況李立青出任的河北道大總管,乃是帝國文臣序列的官員,說到底還是排除異己的思量。

    李立青之前是隴西道世家的嫡係,又是帝國軍方的定鼎級人物,不是和朝堂官員一方,自然少不得攻訐彈劾。

    現在李立青是河北道大總管,文臣序列的官員,那些朝堂官員巴不得己方出現這樣強力人物坐鎮,好加重在朝堂的分量。

    雖然說李立青未必會夥同文臣序列做事,可在他們這方,那就有一定的威懾力。

    別人做事的時候,總是有著幾分忌憚,不敢隨意的招惹,需要思量清楚做事。

    至於那些本就不怕的,不管是李立青坐鎮,還是項信坐鎮道州的文臣序列,都是沒有辦法阻礙,他們想要作對,誰能阻止。

    前些年帝國軍方人物更迭,都要遭受彈劾,隻是大部分彈劾都被集中在項信身上。

    沒辦法,項信坐鎮嶺南道和江南道的時候,不設帝國南軍副元帥,簡直可以稱項信為南軍一言堂。

    這點自然不受帝國朝堂官員的待見,憤憤上奏疏彈劾項信有擁兵自重的野心。

    當然這些話,皇帝陛下肯定是不可能相信,畢竟古往今來,朝臣彈劾軍方,無非都是這些觀點。

    同時皇帝陛下是真正信任項信這位先帝時期傳下來的軍方大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在十年時間內,先後上任的西軍元帥韋應伍和北軍元帥陳岩,都遭受過彈劾。

    陳岩還好,出身關內道世家,在鹹陽有些分量,朝臣基本都要給些麵子。

    何況陳岩的上位和那位殿下有些關係,基於這點,朝臣對陳岩的彈劾就不可能強烈。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給自己留點後路,否則以免他人秋後算賬,朝堂官員看待這些,尤其趨利避害。

    如此,他們對於陳岩的態度可謂曖昧而清淡,部分應該在陳岩身上的彈劾都轉到項信或是韋應伍身上。

    而項信本就是朝臣攻訐彈劾的重點,即便增加些都無足輕重,看起來好像沒加。

    韋應伍則是苦不堪言,他上位西軍元帥的時間較早,到現在有了七八年。

    不同於項信出身寒門,又是學宮新貴,更不同於陳岩本是關內道世家出身。

    韋應伍乃是劍南道世家的出身,鹹陽裏麵的家族,都是他上位西軍元帥的時候,直接主動把嫡係遷居到鹹陽去的。

    劍南道世家以吳家為首,雖然不同隴西道世家那般勢力強悍,可是卻也不容小覷。

    韋應伍上位西軍元帥,西軍駐紮的又是劍南道西疆錦官城,一下子韋應伍要擁兵自重的彈劾奏疏,在勤政殿堆滿。

    好歹項信是南方偏遠道州,韋應伍則是直接世家本地,朝臣如何放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