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站在朝真巔峰,遙遙可見那道命境界的門檻,甚至半隻腳都踏了上去,隨時都可能把另外的一隻腳抬上去。

    世事洞明皆學問這道岑夫子對他的批語,乃是他入道的根本,靠著這句來走命境界,甚至將來成道都是以此為準則。

    如今丹夫子批評他隻諳世事,而沒有人情練達,便是對他入道的否定,道都走錯了,將來成道基本毫無可能。

    以自己的矛,殺自己的人,豈不是顯得滑稽。

    入道和道心不同,來日成道時,兩相映證,非常容易出現紕漏,走火入魔是輕巧的,重則全身修為喪失,從此再也沒有機會踏入修校

    感覺兩位的話,實在是有些嚴重,關乎入道和道心的問題。景雲跪坐在旁邊,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勸解,更無可奈何之前自己那些事。

    了好半,結果隨著曉白的到來,直接被扯開話題。同時現在他又不能把話題扯回去,曉白入道和道心不同,關乎來日修行,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他不可能為了林亦這樣外在的事情,而影響曉白的修行,若是修行出錯,今日曉白怕是要毀在這裏。至於林亦的問題,不過考核鬆緊,考核有無得必要罷了。

    要真的起來,若是林亦真的有那樣的機緣,或是有著那樣的實力,考核鬆緊如何,反而成了細枝末節,不需要刻意思量的東西。

    丹丘生注視著曉白麵紅耳赤,搖頭笑了笑,在他眼裏曉白太過一帆風順,來日仍舊是如此走,實在是容易出現錯誤。

    當年師兄從深山老林裏麵,碰見獨自下山的曉白,不諳世事,隻知道簡單的生活,感念其赤子之心,因而帶他回了桃源,收入門下。

    時過境遷,赤子之心,有時候也是極大的麻煩。好在曉白心智雖然不成熟,卻有著極其機敏聰穎的腦袋。

    落得岑夫子句,世事洞明皆學問……

    可現在來看,單純的世事洞明皆學問,反而是種極賭逃避,對於往後曉白的修行,能起到助力作用,卻難以讓他越過七境。

    因而,丹丘生加了句,人情練達即文章……

    若是曉白不能因此而悟出,那則是證明曉白沒有越過七境的機緣,靠著前麵這句,往日走到命,倒算是極其不錯的。

    收斂灼灼目光,看見曉白攥著的拳頭放在膝蓋上,始終沉默無語,不發一言,好似在憤怒,又好似在思考。

    對於此,丹丘生不言語,笑了笑,繼續喝著自己的酒。至於之前景雲提出來的那些,他則是全當做忘記,拋之腦後。

    話題扯開,避重就輕而言。

    何必給自己徒增煩惱,瀟灑恣意,隨性而為,便是他丹丘生的本心本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