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將軍這個名號,就在民間傳開了。

    平邦定國,四海升平,是為太平!

    然而,這般功績,非但沒有得到昏庸的前代聖元帝讚許,反而引來了更激烈的妒恨。

    劉定司在民間太過聞名,甚至已經出現了希望他推翻製度,再立為王的呼聲。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於是,在佞臣宦官的進言下,第一道聖旨下來了。

    剛開始,還沒那麽露骨,這道聖旨,就趕在劉定司前線告急之時。

    劉定司如果回來,前線必丟,可告他一敗將之罪。

    劉定司不回來,那就是違抗君命,照樣可斬!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自然選擇沒有回來。

    於是第二道聖旨下來了。

    “混賬,前線告急,百姓岌岌可危,想要斬我,又不派替補將領過來,軍中群龍無首,豈不成了一盤散沙?我這性命不關痛癢,但怎可拿一方百姓開玩笑。”

    劉定司勃然大怒,當即抗旨,送聖旨的宦官想要強拿,被其反殺。

    緊接著,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

    一連下了十五道聖旨。

    劉定司並不在乎自己這條性命。

    隻是南雲大理國在東南戰線一直占不到便宜,以至於攻勢愈發瘋狂。

    如果自己死了,東南戰線必定瓦解,成千上萬的百姓會因此遭殃。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死會牽連成千上萬人。

    所以……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然為百姓,臣萬不能死!

    但劉定司並不是孤軍奮戰。

    龍少欽在朝廷內,也盡可能的為每一道聖旨拖延了時間。

    “少欽,你放心,隻要我還活著,東南戰線絕不會垮,因為我的背後就是太平村。

    林蒼夫已經奪走了我所有子嗣,我絕不會再讓我的妻子,你的妹妹陷入險境。”

    “昂,我相信你。”

    這是劉定司與龍少欽的承諾。

    然而…

    第十六道聖旨下來了。

    龍少欽知道,這次聖旨點明讓自己監斬,就是聖元帝在下最後通牒。

    而與此同時,南雲大理國也對東南戰線發動了總攻。

    龍少欽信任劉定司,為他爭取了三時間。

    然而劉定司卻讓龍少欽失望了。

    南雲大理國采用了化整為零戰術,一半的部隊牽製劉定司主力,另一半劃分成數千組,直接從防線各個角落往內滲透。

    一旦進入聖元,便對戰區附近的城鎮村莊發動襲擊。

    這種戰術並不會要了聖元的命。

    最多死一些平民,防線本身還是能夠維持的住。

    但問題是,這些部隊襲擊的對象,也包括了:太平村。

    因為人數上有著壓倒性的劣勢。

    如果要去救太平村,防線就會崩潰。

    如果要維持防線,隻能任由太平村和其他村莊城鎮一起化為火海。

    救國?還是救家?

    最後……

    ……

    “劉定司選擇維持戰線,放棄太平村,太平村全村北屠盡,龍少欽從此與劉定司反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