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畫完異界,對方似乎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隻能加快速度,粗製濫造,它在異界後麵,一口氣畫了好幾個圓圈,還用同樣的箭頭,將這些圓圈都連接到一起,最後,指向一個比地球和異界都大很多倍的大圓圈。”

    “同樣的箭頭,串聯著地球、異界和不同的圓圈,還指向一個巨大的圓圈,這是什麽意思?”

    孟超心思電轉,推測道,“倘若說,第一個箭頭是指地球人穿越到異界,後麵一連串箭頭難道是說,我們的穿越之旅還沒有結束,還要從異界穿越到更多世界去嗎?

    “那麽,比地球和異界都大很多倍的大圓圈,又是什麽意思呢?

    “要知道,地球的體積和質量,是誕生碳基智慧生命的黃金尺度,體積比地球大很多倍的行星,隻有引力極高的‘巨行星’,很難想象巨行星上會誕生碳基智慧生命和文明的。”

    “不,對方繪製的最終目的地,應該不是巨行星,而是比巨行星更龐大萬倍的存在,隻不過,因為金屬麵板的空間有限,它畫不下了,隻能盡量縮小,勉強畫出冰山一角,然後,它又在這個巨大的圓圈上麵,畫了很多向外噴射的波浪線條,在地球文明的很多古代壁畫中,類似的圖案,往往都代表著太陽或者恒星。”

    吳海波道,“至於前麵那些圓圈和箭頭,你的推測倒是和遺跡研究所的判斷差不多,我們一致認為,這個晶瑩剔透的太古生命體在臨死前,是想告訴我們這些……未來的地球來客,異界絕不是終點,我們的征途才剛剛開始,我們的使命就是不斷穿越,最終——”

    “最終穿越到一顆恒星裏麵?”孟超百思不得其解。

    “誰知道,或許,對於活躍在更高維度的生命體而言,恒星內部,別有一番風光呢?”

    吳海波道,“總之,基於這具水晶屍體,遺跡研究所同時設立了兩個項目,一個就是根據屍骸的指引,找到大量太古裝置的殘骸,進行修複和複製,以便掌握‘可控穿越技術’的101項目,另一個就是研究這具屍骸本身,想搞清楚它為何能預見數十萬年後地球形態的109項目。”

    原來,101項目和109項目,都源自這具至少十萬年前,神秘莫測,晶瑩剔透的屍骸。

    怪不得,吳海波會對水晶屍骸的事情,了若指掌。

    “預見……十萬年後的未來嗎?”

    孟超輕輕摩挲著太陽穴,若有所思地追問,“109項目有什麽成果嗎?”

    “據我所知,沒有。”

    吳海波緩緩搖頭,“作為遺跡研究所最燒錢的幾個項目之一,我們101項目距離打開地球和異界之間的穿越之門,雖然還有十萬八千裏,但好歹,我們也有一些實用性極強的成果,能勉強應付上頭和投資人。

    “但109項目,非但沒有產生任何理論上的突破,也沒產出什麽能應用於實戰的成果,反而在七八年間,陸續逼瘋了近百名研究人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