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店的老板娘告訴他小鎮上的班車每天早上五點鍾準時到達,每天下午五點鍾準時開走。當然,也有例外,那輛老爺車呢,性子挺強,經常罷工,所以,例外的時候發車時間就會比較隨心。不巧,林天有剛好遇上這個例外的時候。

    林天有問道:“那經過這裏的班車大約什麽時候會來呢?”

    旅店老板娘怪異的看了他一眼:“進出這裏隻有的我們鎮上的班車,而且不會有班車會經過這裏的。”

    林天有說道:“不是,我是坐錯站了才來到這裏的,我坐的那輛車經過這裏,我就下車了。”

    旅店老板娘不搭話了。

    沒了話語,林天有掏出手機翻看。他的內心還在掙紮要不要投宿。

    既來之則安之吧,看起來今天是沒有班車了。林天有心裏這麽想著,便放棄了掙紮,勉強住了下來。

    想到這裏,再想到昨晚旅店客房裏上躥下跳的“不速之客”,林天有越覺得不能再愉快的呆下去了,而且這個小鎮也沒有可圈可玩的地方,海塗,海塗,還是海塗,要不然自己下海親身體驗一把,不過他立即搖搖頭,這個還是想想就好了,一腳踩下去,被黑乎乎的泥巴緊緊黏住,那感覺一定很不舒服。然後轉道準備去車站打探打探今天的班車。

    林天有向一位老伯問來了車站的位置,老伯很熱情的比劃著告訴他車站就在菜場後麵。待他想起要問菜場的位置時,老伯已經走遠了。海塗和菜場是兩個相反的方向,小鎮看起來並不是很大,路卻很繞,一路上七拐八問的好不容易才繞到菜場。

    菜場從一條小路的路口開始,長長的小路兩旁擺滿了各類從海塗裏捕撈上來的海類,一筐挨著一筐,攤主們坐在自己的筐子後麵,招呼著路過的人看看自家的海鮮,嘴裏說著都是新鮮剛打撈上來的。

    林天有似乎自己為自己的疑問找到了解答。再往裏麵走,他看到一麵圍牆,看來這裏麵應該就是車站了。來到圍牆中間敞開的門口,林天有對自己剛才的解答又產生了疑惑。看起來這道門進來的裏麵才是真正的菜市場,蔬菜類、水果類、肉類、海鮮類、幹貨類一應俱全。不過這些並不是他要深究的問題。

    朝著菜場背麵的圍牆外望去,是深藍色的鐵皮大棚子,林天有踮著腳尖看過去,想看清楚那裏是不是車站,該從哪邊過去。四下打量後,視覺和直覺的判斷告訴他入口應該從左手邊第一排攤位盡頭的門裏進去。於是他邁開腳步朝著那道門走去。

    走進來以後,林天有發現這裏麵也是居民的住所。不同於他先前所見到的小平房,這裏都是舊式的木板房。路也不是水泥路了,而是由成塊成塊的石頭鋪成。石頭路將木板房分成左右兩排。

    木板房的樣式基本上差不多,分樓上樓下兩層,樓上中間一扇大的玻璃窗,左右兩邊各一扇稍小一點的玻璃窗,樓下的門是三扇木門,看起來這些房子並不寬敞。偶爾有個別房子的門或是屋簷修的稍有些不一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