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情的發展卻再次出乎了他的意料,與蒙人的關係居然再出轉機,而這一回,這場仗是避無可避了!

    站在那臣班的前列,張輔能明顯感受到那些武將勳貴們此刻的心情有多麽的激動。而當子突然提出要禦駕親征時,眾人的心更是躍上了最高點。

    作為曾隨同太宗皇帝幾次北伐的宿將,張輔當然知道能跟隨子同上戰場殺敵作戰意味著什麽。那可是封候拜將的賜良機哪,是武將們夢寐以求,幾十年都難以獲得的絕佳機會。隻要促成了此事,之前朝中文強武弱的情勢便會徹底調轉過來!

    隻是如今文官在朝中勢力日大,當他們隨即全力反對時,那些武官們竟又有些猶豫了,因為他們對自己也沒多少信心,不知自己出去聲援能起到幾分作用。

    而這時候,張輔知道是自己站出來的時候了,既然文武雙方如今已如水火,身為武將之首的他就不能再避而不站,那隻會成為下人的笑柄,為無數同道所唾棄。於是,他出人意表地站了出來,出了剛才那句話。

    當然,張輔也絕不是意氣用事之輩,他所以這麽做,也是經過周密思量的。

    在他看來,此番與蒙人交鋒雖然做不到曾經如太宗皇帝般所向披靡,但擊敗那些敵人依然不是太難的事情。而子的安全就更不是什麽問題了,因為他隻需要去往邊地,坐鎮某處堅城,打出子旗號便足以鼓舞軍心,根本就不用以身犯險。

    至於胡濙所提到的什麽高粱河之敗,就更是聳人聽聞了。弱宋的軍陣又豈能和我大明的煌煌之師相比?隻是礙於和胡濙間交情不淺,他才沒有直接開口反駁,總算是留了一絲情麵。

    但這,卻已足夠讓胡濙吃驚不了。當張輔出來出那話後,他整個人都呆在了當場,幾乎沒有了任何的反應,因為他知道,隨著這位不怎麽在朝堂上開口的國公爺發聲,那事情幾乎就已定性!

    而那些本來還有些忐忑的武官們則是一陣驚喜,隨後便有許多人紛紛附和著站了出來:

    “臣附議!有子禦駕親征,則此戰我大明必然可勝!”這是簡單表明自己態度的。

    “太祖太宗時,都曾親率大軍與敵交鋒,當今陛下能有此風骨,實在可揚我大明國威,兵鋒所向,必能讓蒙人望風而逃!”這是給子鼓勁的。

    “胡部堂,你拿高粱河之戰來暗諷陛下,卻是何居心?難道卻是未戰先怯,認定我大明勝不了這一戰麽?”而這,卻是在挑胡濙的毛病了。

    凡此種種聲音,很快就響成了一片。因為武人生來嗓門就要比文官大上一些的緣故,他們這一番嚷嚷,就迅速把文官醞釀起來的苦勸的情緒給壓了下去,反而成了個戰前動員會了。

    而胡濙這時候的臉色卻更加難看,他才驚覺過來,自己剛才一時情急,的話裏確是大有問題,這不是在詛咒子會因此而敗亡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