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美了,莫紮特忍不住鋪開五線譜稿紙,在紙上寫下了曲譜。其實,莫紮特這一時期寫的器樂作品越來越多,他正想譜寫些聲樂作品,以自我安慰和表達自己的心情。而歌德的這首《紫羅蘭》確實給莫紮特以一種美的享受。有了這種享受,莫紮特又寫了四首聲樂作品,而這五首聲樂作品,成了莫紮特譜曲的最優美的德國歌曲。

    1785年春夏期間,莫紮特忙碌得和利奧彼德幾乎沒有聯係,後來才得知莫紮特正著手創作另一出新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他非常投入,根本沒有時間做其他事。

    《費加羅的婚禮》原來隻是一個喜劇劇本,但經過羅倫佐和莫紮特的改編配以音樂,就顯得更加吸引人了。

    在音樂表現上,莫紮特用於近似道白、以古鋼琴伴奏的“幹念式”宣敘調將劇中的曲目貫串起來。莫紮特的音樂不僅表達了喜劇的氣氛,描繪出人物的性格,莫紮特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重唱和規模宏偉的終場來發展戲劇衝突,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

    完成了劇本的改編,譜寫了音樂曲譜,得到了皇帝的恩準,《費加羅的婚禮》投入了緊張的排練。這時,那些陰謀家又四出活動了。

    一天,皇帝的寵臣羅森貝格把羅倫佐叫去:“聽說你們的劇本裏有一段芭蕾舞,可皇帝是禁止在他的劇院裏出現舞蹈場麵的呀!”

    “閣下,我們不知道這一禁令。”羅倫佐說。

    “好,那麽你必須把這段舞蹈去掉!”羅森貝格還把寫有芭蕾舞跳法說明的兩張手稿燒了。

    彩排開始了,皇帝想先睹為快,也到場了。聰明的羅倫佐又重新設計了一段芭蕾舞,莫紮特則指導蘇珊娜的扮演者南希·斯特拉斯要把旋律唱得細膩婉轉,嬌嗔甜蜜,表現出少女的千種柔情。在蘇珊娜和馬爾斯琳的對唱中,莫紮特又要南希把蘇珊娜表現得像一隻凶惡的小貓。莫紮特最後還為蘇珊娜安排了一段《快來吧,別遲延》的新娘之歌。彩排中,皇帝對這些歌曲和舞蹈非但沒提出什麽疑問,而且還不住地點頭,這使羅倫佐、莫紮特感到了一種信任。歌劇中還有很多歌也是動人心弦的,其中詠歎調《愛神,請聽我的祈求》、《美妙的時光哪裏去了》、《加冕彌撒》、《可知什麽叫愛情》等都成為人們公認的最動聽的歌典。

    1789年5月到12月,《費加羅婚禮》重複演出了九次,直到另一出歌劇也大獲成功為止。沒過兩年,莫紮特的《費加羅婚禮》完全被喜新厭舊又善變的維也納民眾所遺忘了。

    事實上,真正首肯莫紮特的天分,並給他合理待遇的城市不是維也納,而是波希米亞的布拉格。維也納有以格魯克和海頓為首的許多偉大作曲家,莫紮特僅是他們中的一位,但在布拉格,他被視為第一。自從1783年布拉格民眾聽了《後宮誘逃》之後,他們的耳朵非莫紮特莫屬了。當《費加羅婚禮》首次於1786年12月在布拉格演出時,造成空前的轟動。劇院場場爆滿,循環往複不停地演出,甚至有人從聽眾席頂層樓座,將自己的詩作丟下舞台,表示熱情的敬意。

    1787年春天,一個16歲大、短小精悍、皮膚黝黑的男孩拜訪莫紮特,他就是路德維希·範·貝多芬。他被人送到莫紮特處拜師學習,但遺憾的是僅兩周後他就不得不因母親病重而返家。莫紮特深知這男孩的特殊才華,但又騰不出時間指導他。因為他要忙著寫《唐·喬凡尼》。

    現在莫紮特的工作壓力相當沉重,但產量也相當豐富。工作之外,他還有家庭責任: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婆,6個小孩,還有經常的經濟危機。種種壓力使他再度病倒,甚至一度暫停《唐·喬凡尼》的創作工作。

    此時,他聽到父親病重的消息。利奧波德在5月28日去世,臨終時有南內爾在身邊,還好有個親人陪伴。而莫紮特則病得根本無暇他顧,甚至連葬禮也沒能參加。

    莫紮特於10月偕康施坦莎來到布拉格,繼續創作《唐·喬凡尼》,而將3歲大的卡爾留在維也納。歌劇原訂在10月14日演出,但沒能及時完成,最後將日期定在10月29日。首演前兩天,莫紮特尚未將序曲寫出來,他的一些朋友十分擔憂,但他們越是焦急,莫紮特就越冷靜且覺得有趣。

    首演這個關鍵時的前一晚,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晚會,莫紮特玩得興趣盎然,亳不理會大家對他尚未完成序曲的批評。

    到了深夜,他就不見蹤影了,原來是躲起來寫序曲去了,康施坦莎陪伴在他身旁。她為他泡了一大壺水果酒,並在他工作時講故事給他聽,免得他睡著了,不過他仍打了好幾個小時的瞌睡,因為實在太疲倦了。清晨5點,康施坦莎將他叫醒,7點時,序曲總算完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