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羅馬文學大家

    馬爾庫斯·圖留斯·西塞羅

    馬爾庫斯·圖留斯·西塞羅(公元前106~前43),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和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充分反映了共和國末期羅馬動蕩的政治生活。在政治上,他基本上站在貴族元老派的立場,主張貴族的“賢人政治”。他以律師從政,當選為執政官,後來在“後三雄”與元老派鬥爭中被殺。在哲學上,他推崇希臘學院派、斯多噶派和伊壁鳩魯派的倫理學,把這些思想介紹給羅馬,成為中古和近代歐洲哲學思想同希臘哲學思想之間的橋梁。

    他的主要散文成就是他的演說辭和書信。他遺下書信900封,其中主要的有《致阿提庫斯書》16卷、《致友人書》16卷,反映了共和國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描繪了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風格接近口語。他的演說辭共存58篇,一部分是法庭演說,另一部分是政治演說。後者中最著名的是反對民主派喀提林的4篇演說和模仿狄摩西尼而作的反對安東尼(《菲力匹克》)的14篇演說。

    他的演說按照修辭程式組織材料,詞匯豐富,句法考究,講求妥帖排列從屬子句,局部之間要求對稱,以累積說服力量,而在句尾特別注意音調的抑揚頓挫,稱為“西塞羅式的句法”。他也善用提問、直接向對方致詞、比喻、諷刺等修辭手段。

    他認為演說主要是打動聽者的感情,而不是訴諸理性判斷,因此他不惜用誣蔑或歪曲事實的手段。他的演說文的風格被後來一些作家和演說家奉為榜樣。維吉爾

    維吉爾(公元前70~前19),古羅馬最傑出的詩人,原名普布留斯·維吉留斯·馬羅,出生於意大利北部曼圖亞城附近的農村,父親是個小土地所有者。他幼年在農村度過,熟悉農村和農業勞動,熱愛大自然。後來他去克雷莫納、米蘭、羅馬等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最初他學習演說術,準備從事政治,但因天性害羞,拙於言辭,身體又弱,便改學哲學,受到盧克萊修自然哲學的影響。他從事律師工作失敗,回到農村家中,開始寫詩。他的早期詩作大都散失,隻有少數短詩流傳了下來。

    內戰時期,屋大維為了分配土地給複員軍人,曾征用過他家的土地;後來,由於友人的幫助,屋大維又把土地歸還了他,對此他非常感謝,在《牧歌》第一首中歌頌了這件事。後來他加入了麥凱納斯庇護下的文學集團。他應麥凱納斯之請寫了一首《農事詩》來配合屋大維複興農業的政策,得到屋大維的讚賞,連續4天聽他朗誦。

    據說屋大維還建議他寫一部歌頌羅馬帝國的史詩。他完成《埃涅阿斯紀》初稿後,並不滿意,為了熟悉史詩主人公曆險所經之地,親身去希臘和小亞細亞實地考察。在同屋大維一道回羅馬途中,不幸染上了重病。臨死前要求將手稿燒毀,但屋大維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將《埃涅阿斯紀》交給維吉爾的好友整理後出版。他死時年僅51歲。

    維吉爾寫的3部主要作品:《牧歌》、《農事詩》和史詩《埃涅阿斯紀》都在古希臘文學中有它們的範本。《牧歌》模仿田園詩的首創者、“希臘化”時期的忒奧克裏托斯的詩作,《農事詩》模仿赫西奧德的教誨詩《工作與時日》,《埃涅阿斯紀》的範本則是荷馬的兩大史詩。維吉爾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反映羅馬的現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