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尤其有不少諸侯都自表官職,所以一個郡同時有幾個郡守是正常的。

    後來三國並立,大家的官職打架的就更厲害了。

    但從這份名單就可以看出,陶謙所影響的都是一些老牌官吏,甚至還有退休的官吏,年輕一代的士族官吏已經對迎回子,重建大漢沒什麽興趣,或者沒人覺得靠陶謙這夥人能辦得到了。

    而剛剛打了勝仗還在潁川消化戰果的曹操,麵對這份檄文是目瞪口呆,自己知道兗州是散裝的,直比後世東南某省,但這也散裝的太厲害了吧,可我這個州牧還沒話呢,你這個泰山的郡守怎麽就改頭換麵姓起陶來了。

    最讓他難受的是,泰山應劭不僅僅主動響應了陶謙的號召,還開始整軍備武,讓開道路讓徐州軍進駐,陶謙也效仿袁紹,搭建軍營,上書奉義討賊的大旗。

    陶謙現在打的是迎回子的旗號,曹操總不能直接和陶謙開幹,這傳出去算什麽,當年率先反董的英雄曹操搖身一變成為董賊走狗了?

    而且一旦在泰山和陶謙開打,在邊上的青州馬強難免不會有別的想法。

    曹操強忍怒火,隻是暗暗記住了此事,準備等待合適機會,幹死陶謙這個老不死的。

    就在陶謙和盧植都很興奮的同時,治中從事王朗和別駕趙昱一同來見陶謙獻策,他們勸陶謙送財物到長安問候子,並且自表為州牧,以掌控徐州大權。

    陶謙覺得有道理,反正都這個年代了,你朝廷同不同意我都無所謂,我上了表就去刻官印去。

    同時這二人還來點醒了陶謙,你別看現在挺多人支持我們再起盟軍,攻打董卓,但那些州牧大佬一個都沒話,兗州曹操剛剛打完袁術,我們就拉攏了泰山應劭,難道他會不生氣?現在我們該做的是擴大自己的實力。

    陶謙覺得很有道理,當下順手在給朝廷的文書上加了兩句話,表趙昱為廣陵太守,王朗為會稽太守。

    在陳留的張超還沒反應過來呢,廣陵郡就徹底和他沒關係了。

    陶謙也看出來了,如今北邊是馬強,西邊是曹操,這兩個都很能打,唯一能擴展的方向就隻有南方了,因此他決定在揚州下子,希望能和袁術爭一爭揚州。

    就這樣,從袁紹奪冀州開始,就仿佛多米若骨牌一樣,一個諸侯影響另一個諸侯,終於將大半個華夏都卷入了紛爭戰火之中,下諸侯間的你爭我奪,也越來越不需要理由了。

    河南的諸侯混戰對在河北的馬強並沒有什麽影響。

    這幾個月,他穩紮穩打,逐漸控製了河間、安平、巨鹿等地,將袁紹的軍隊壓製到了中山、常山、趙、魏一線。

    在鄴城的袁紹,也在華佗的妙手下逐漸恢複了起來,看著這段時間的戰報,袁紹知道冀州已經很難守住了,但多虧了許攸和郭圖,自己還算有退路。

    但大漢就這麽大,總不能一直退吧。

    袁紹看著地圖,暗暗思索其反擊之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