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忠撫須道“孟德之策深得兵法之妙,我也沒有什麽別的辦法,文和,你呢?”

    賈詡笑嘻嘻的道“孤城不守,我絕對不會把自己陷於孤城之中,所以這樣的事情,不會有。”

    “切,想不出就想不出,又不丟人。”曹洪聽到賈詡的話,不屑的道,賈詡也不生氣,依舊是淡淡的微笑。

    曹操念了一遍孤城不守,一下子居然有些看不懂賈詡了。

    這人到底是有本事還是在裝腔作勢?

    “好了,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回去吧,讓賊人緩口氣,接下來,是徐校尉上了。”閻忠輕揮羽扇道。

    閻忠和賈詡回到軍營,二人對坐,賈詡給閻忠倒了杯水,然後對閻忠道“此計必能破賊軍,勝機就在旬日之間,下終於能安寧一段時間了。”

    “朝政日亂,海內虛困,蛾賊是果非因,要想讓下安寧,隻殺蛾賊可不夠。”閻忠喝了口水,然後道“文和,我找你來是想商議一事,我想鼓動皇甫嵩清君側,你以為可否?”

    賈詡一點也不吃驚,他對自己這個恩師太了解了。

    其實自己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或者整個西涼,又有幾個人不想把洛陽諸公血洗一遍。

    西涼苦洛陽久矣。

    賈詡和閻忠都是西涼的名士,但就是因為是西涼名士,豪門子弟,他們才更加怨恨洛陽和關東諸公。

    前文有,東漢的官員來源有三個,一個是孝廉,一個是茂才,還有一個就是軍功。

    軍功不,孝廉和茂才是地方舉薦來的,其實就是給豪門的上升通道。

    而這個通道,看起來很公平,是各郡自行舉薦的,但實則,對關西極為不公。

    因為這是按照各郡的人口來分配指標的,也就是,關西每年能當官的人很少,而關東的卻很多,而且是碾壓級別的多。

    要是這樣也就罷了,但還有一個三避法,也就是當地人不能在當地當官。

    關西的郡大都地廣人稀,在這個三避法下,涼州各郡的豪門子弟基本都是去關東為官,而關東州郡密集,潁川的豪族去南陽,南陽的豪族去潁川,真的是抬腳就到。

    關係是要維護的,是需要利益交換的,涼州本來就貧苦,當地的豪門很難和關東的豪門進行利益交換,這使得百年下來,關西的豪門成為了士族集團的孤島,隻能自己抱團取暖。

    而且關東的士族到了關西這樣的苦寒之地,想的是什麽?

    是軍功!

    涼州昔日十年九亂,可不僅僅是百姓想反,就連官員,也不少希望下麵的人反。

    不反我哪來的軍功啊!

    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才會有放棄涼州這樣的議題被送上朝廷大議中討論,還差點通過了。

    而西涼人,看到關東諸公是這樣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家鄉的,他們的心又怎麽可能不寒呢?

    敢叫日月換新!雖然還沒人寫出這句詩句,但有這樣心思的人已經不少了。

    閻忠、賈詡都是這樣的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