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能否在書案之上留下文字以及留下文字多寡來取進士的話那今科進士怕是要少的令人發指,不過寥寥雙掌之數罷了。

    當然,如今最為讓所有人關心的不是這個問題,最讓他們關心的是那最中間所占據最多空間的三人到底是誰。

    既然能在此方書案之上留下隻言片語如此艱難,那麽能在此方書案之上可以留下整篇文章的三人該是何等大才。

    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在那三篇文章之上,包括那位坐在龍椅之上的武皇以及三位占據朝堂半邊天的三位閣老。

    其實在武皇心中也極為驚訝,此方科舉方式是他與徐博溫兩人一手策劃,按理來說書案所留文字多寡必然和吸收那先前氣運大鼎有關。按照之前吸納氣運的光景來看,這書案之上必然會是他荀攸一舉奪魁獨占鼇頭,其餘諸位不過是陪襯罷了。

    但目前的形式看起來並非如此,至少有兩人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而能做到這一步的人隻有兩個原因。

    其一在於對方的能耐遠遠超於凝聚此方書案之人之上,可以無視製定規矩之人淩駕其之上,這一點目前來看是不可能的。此方書案由徐博溫凝聚而成,而此刻的徐博溫則被整個玉陵城的文脈氣運加身,加之如今正值科舉,文脈氣運更甚,所以此時此刻此地的徐博溫可謂正是“得天獨厚”,這些士子之中若是有人能淩駕於徐博溫之上那可就要被整個人間所不容了。

    既然其一不可能,那隻可能是另外一個原因了。

    他們兩人所身負文運太大,大到足矣用自身的文脈氣運便能得到此方書案的認可,可在上麵留存自身文章。

    那方虛妄書案之上左邊第一篇上提名正是今科最為矚目的荀攸,得天獨厚一人占得八鬥文脈氣運。中間居中一位則是楊延和,會試的第二名,如此看來也不算是意外,畢竟也是會試第二,文章自有其妙處,能得那天書認可也不足為奇。

    不知其中輕重的大臣們如此心想。會試頭兩名都在此方書案之上得天獨厚,那麽第三名的那個他們所有人心中不願意承認的那個人呢?

    這個時候終於有人似乎想到了那個人,於是目光落在第三處。

    楊文鋒,看到那個名字很多人都不由咽了口唾沫。

    真的是那個人,對方竟然又一次證明了他本身的才華,當著武皇的麵,當著他們所有群臣的麵。

    朝堂之中驟然一片寂靜,有荀攸,就算是有黑馬楊延和他們都能忍受,但是加上一個楊文鋒他們是斷斷無法接受的,但是那有如何?那一個名字就這樣懸在他們頭頂,讓他們所有人都無力而又無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