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安?竟然是他,他不是詩詞功底最盛的嗎,怎麽可能在此地獲取文脈氣運?”看到那個身影華飛滿臉匪夷所思,同樣驚訝的不隻是他,所有認識曹子安的人其實皆驚訝。

    若論曹子安的才氣在玉陵絕非浪得虛名之輩,甚至在玉陵最為以才氣揚名的玉陵六公子之中他曹子安若論才氣之盛怕是僅次於荀攸。

    但是曹子安的才氣更多的則是在詩詞之上的造詣,而曆屆科舉之中詩詞方麵從來都不過是作為參考之用而已,若論科舉成就高低還在於策論治國方略以及經史文章方麵。

    正因為如此,在之前的會試之中即便是曹之安,以及同樣以詞賦聞名的宋祁皆未拔得頭籌。他們雖然策論經史也絕非泛泛之輩但是與同樣才華橫溢的其它地方頂尖士子相比還是落了下風,畢竟非他們擅長領域。

    沒有人會懷疑他們肯定能上榜,但是卻也絕不會看好他們能取得多好的成績,畢竟朝堂之上不是詩詞歌賦作的好便能站得住腳的。

    但是此刻最為以詩詞聞名玉陵的曹子安竟然引動頭頂那尊盛有文脈氣運的大鼎大動聲勢,這豈非說明曹子安獲取了頭頂的文脈氣運?他憑什麽,難不成真的是憑借他的詩詞不成?

    “陛下,又有人獲取了這文脈氣運,而且看這樣子最起碼獲取有兩分之數,實屬難能可貴了。”同樣為成勢,同樣對文脈氣運頗為敏感的程玨笑著開口道。

    “看起來這位士子能獲取一段文脈氣運倒是讓其他人頗為意外啊,不知此人是誰,實屬難能可貴。”同樣貴為閣老的天星閣主張子儀看到場中那些認識曹子安的士子的表情有些饒有趣味。

    其實在場中聽說過曹子安名聲的朝臣不在少數,甚至就連武皇也有意無意聽說過這位被譽為玉陵建國詩詞最有靈氣的年輕人,但無論是程玨也好,武皇也罷,隻會聽說過這樣一年輕人卻絕不會刻意去了解這樣一個人,更別提長年不問世事的張子儀了。

    “能不意外嗎?張老可曾知曉,這位士子名叫曹子安,當年的一首《神女賦》”可謂是名動京都啊。“禮部尚書段菅炳對曹子安頗為印象深刻,而剛才對方引動文脈氣運鼎的時候也早已有人認出並小聲告訴了他對方的來頭。

    “噢?他便是曹子安,那首《神女賦》我也曾聽說過,確實才氣逼人,華而不浮,語言整飭,最近百年的新賦怕是無人出其左右了。”張子儀雖然向來不問世事,但是顯然也聽說過這篇《神女賦》。

    “前些日子玉陵又流傳了一首《美人賦》,才氣與賦文倒是不曾多讓,但立意和構造卻是要差上那麽一些,不過賦作的再好向來在這科舉之上都無疑於鏡花水月,雖看起來頗為動人但始終落不到實處。”在一旁的程玨一句話點明了曹子安引動文脈氣運鼎令其它人訝異的原因所在。

    “《美人賦》能得你如此評價倒是值得一閱,不過我倒是不覺得詩賦作的絕就比之好的策論經史輕鬆,別說什麽經史策論對於治國安邦用處較大,要知曉觸類旁通,詩賦作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要做好治國之事難不成就做不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