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整個玉陵城都在議論楊文鋒的傳奇,當然,依舊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認為楊文鋒的三甲是存在問題的,畢竟無緣無故一個浪蕩子搖身一變成為會試三甲,這著實讓人難以輕易相信。

    加上還有某些人的刻意為之,於是開始有一部分流言蜚語開始在黑暗中滋長腐敗,傳的那叫一個神乎其神。

    有傳言是楊家花了幾百萬兩銀子買通了整個科舉會試的考官和監考之人;有人說是整個會試都是巡防營在進行維持秩序,而巡防營統領當年也是楊家軍出身,如此不言而喻。

    當然,這些傳言都不怎麽靠譜,所以流傳也就那麽回事,真正流傳甚廣的便是楊文鋒其實一直都是在韜光養晦,如此一來足矣說明楊家有不臣之心。

    如此傳言惡毒之心可見一斑。

    其實早在這流言傳出之前楊文鋒便早有安排,隻是他未曾料到竟然有人和他想到了一處,皆要拿傳言去做文章。

    在未放榜之時楊文鋒便自己做好了打算,若是未能進士及第他將展露才華於玉陵城,之後便有“有心之人” 將他楊文鋒參與科舉之事抖落出來,到時候他未能上榜的原因也會有人半真半假傳於玉陵。

    若是上榜也會有人作引子,引導普通百姓往他楊文鋒是因為害怕被人扼殺,被功高震主名聲所累最終楊家被武皇忌憚這方麵去想。

    正是因為如此,此時的玉陵城所流傳最廣,最為被人們所認可的無疑於這兩個版本。

    到底是不臣之心多一些還是防止狡兔死,走狗烹多一些,誰也說不清楚。

    無論那種傳言,站在風口浪尖上的楊文鋒都揚名於玉陵城內,一時風頭無兩,名聲傳遍玉陵大街小巷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談。

    其實除了楊文鋒之外,衛國公公子也登科高中這樣的消息也算的上是玉陵一大談資,尤其是這衛國公公子還和楊文鋒相交甚歡,如此一來這消息就更為讓人震撼了。

    隻可惜衛寅雖然平素和楊文鋒祝芝浪跡玉陵做了很多荒唐事,但是比起楊文鋒和祝芝來說卻要遜色太多,加之楊文鋒的名聲實在是太過讓人矚目,所以這些年衛寅的名聲大都不過是敗楊文鋒所賜罷了。

    所以如今的玉陵城中,談衛國公長子的聲音也有但確實不多,然後依次是荀攸奪魁和聲名不顯的那位齊魯才子楊延和的討論之聲,畢竟是會試頭名與次名的才俊,自然聲名鵲起。

    但往年從未遇到過一位實權藩王的子嗣可以獲得三甲這種情況,而且還是聲名狼藉的浪蕩紈絝子弟,如此一來聲明力壓一二名也算是情有可原了。

    當然,頭名荀攸自然不在乎這些虛名,而楊延和在聲明顯露才學被認可之後便一直未曾露麵,其餘上榜之人就算是想要在此刻跳出來嘩眾取寵一番也有心無力。

    會試結束後第二日荀攸便要通過某些手段將楊文鋒和楊延和的試卷拿來一觀,當然不是原稿,但這並不重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