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唐寅的畫承繼古人之大成,然後狂放不羈筆法自成一脈,和之前古人的畫作完全不同,這樣的畫流入市井巷弄之後因為特殊而忽然走紅,於是唐寅也跟著迅速出名。

    有趣的是他的文章和他的畫作一樣,文章構思和脈絡全都無跡可尋,就像是一縷狂放不羈的野草隨風飄蕩,落於哪裏便在哪裏生根。這倒也還好,真正讓眾人認為他的文章足矣媲美楊荀二人的原因另有其它。

    對方的文章在幾人看完之後畫麵感太過衝份,無論是經史還是策論,整體讀來就像是一副經典畫作。閱卷這幾人雖然都是飽讀詩書見慣種種文章但是卻第一次見到這種文辭,完全是一種新的文體出現。

    當讀到唐寅的詩之後他們這一認知更為強烈,詩中有畫,畫中似乎有詩,繼往開來自成一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的人未來在文壇成就無人能說的清楚。

    當然有人曾反對說是唐寅此人的文辭太過狂放不羈恐怕此人也是如此,怕不能入朝為官,但是最終被柳青林否定。

    按照柳青林的說法,年少輕狂誰又沒有過,因為這個原因就將一位才子拒之門外實在是太過偏頗。

    柳青林還特別強調,他們的科舉雖然主要是為朝廷選拔官場人才,但是卻不僅僅如此。狂放不羈可以在官場磨練磨練看看,實在不行還能為天淵國的文脈辦學添磚加瓦,可以來翰林院,可以去國子監,都不妨事。

    最後柳青林笑著開口:“像我和孫老頭這種脾氣都在翰林院待了十來年,難不成他還能比我倆更橫?”這話一說出口不由引來幾人的大笑和翰林院孫東陽的白眼。

    不過孫東陽並未否定柳青林的說法。在他看來,他對新朝科舉最為滿意也是最為得意的就是這一點。

    不同於舊朝與其它諸國,天淵的科舉不是扼殺天下士子風流,不是獨尊一家之言。天淵的科舉是要天下桃李盡入天淵,是要百家爭鳴各有千秋的。

    在最終的結果出來之前除了經史策論之外還有詩詞作為參考,不過詩詞一向是參考而已,可即便是如此他們還是發現了一些驚喜。

    除了楊文鋒的真切自然與荀攸的厚重滄桑不必多說之外,玉陵曹子安,宋祁以及唐寅三人的詩都做的格外出眾,甚至於在某些方麵已經超越楊荀二人,如此一來又陸續有人入榜,零零總總下來他們幾人也終於擬定了榜單。

    這屆榜單相較於以往人數最多,文辭格調也最為複雜活絡,拿著手中的榜單孫東陽不由有些感歎,他手中這榜上之人用不了多久就會流傳於玉陵街頭巷尾,而其中幾人幾乎可以預見,不僅僅是玉陵,整個天淵都會流傳著他們的名字。

    一朝聞名天下驚,隻是最後能有幾人保持著這份出眾,他孫東陽不知道,但是他卻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不是因為這天淵有他孫東陽,柳青林,徐博溫等人,而是有這些源源不斷的年輕人,生生不息活力永駐。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