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他能感覺得到無論是他頭頂這方天幕還是地下的動靜都不小,加上之前來路那兩尊攔路的天上人他便知道他的先生應該是出了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的轉折點便是他先生降臨這人間所引起的,沒有了他先生的鎮守,這人間自然會有諸多變數。

    “為什麽是最後一次露麵,難道是因為我?可是我記得我問過他,他說他沒事啊!”楊文鋒雖然嘴上說的對那個老人並未有絲毫在意但是卻並沒有那麽冷漠。

    其實他對於那個老頭子的感覺很複雜,但歸根結底應該還是好感多一些的,隻不過是那個老頭子的行事讓楊文鋒有些不爽罷了。

    至於那個老頭子的道理,事後楊文鋒也曾仔細查找過一些,道理自然都是好道理,學問也是好學問,但不能僅僅就這些就會讓楊文鋒不顧一切去認對方為師。

    楊文鋒曾在藏書樓的廢書之中翻到過幾頁廢紙,上麵有一句話讓他非常欣賞,直到如今他才知道那句話就是這位儒家初聖所說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今這天淵對他楊家不正是如此嗎?

    滿朝皆是倒楊之人,文武之臣皆以楊家為敵,如果武皇身正,其下如何?

    所以說,無論武皇如何善待楊家,他楊文鋒從來就沒有相信過他。

    楊文鋒承認他喜歡這句話是站在他的立場之上率先考慮得失,但是他楊文鋒從來就不是什麽先人後己的聖人,所以他又何必要去在意什麽世間所謂的聖人大道呢?

    這也就是為什麽楊文鋒不會去認對方為師的理由。對方無論做過什麽一人滅一國之事還是說做過其它荒唐之事,但是單論道理而言絕對是這天地至偉的聖人。

    能講出那些道理的人人格會有太大的問題楊文鋒不信。

    如果對方的路是那條以一人而善待天下人的聖賢之路那楊文鋒寧可不要。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文鋒從來不想做什麽聖賢,他隻想守住自己心裏的方圓幾裏罷了。

    “先生自然沒事,隻不過這人間卻不一定會沒事,小師弟,這些離你還太遠,你所要考慮的不需要太多!”王羲頤自然能看到楊文鋒眼中的掙紮,他不清楚對方在想些什麽,他也不在意對方在想些什麽。

    此時來這玉陵他本來就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結果沒有見到先生卻很早便感受到了先生留在楊文鋒哪裏的東西,如此一來他便知道楊文鋒就是他的小師弟了。

    能見到楊文鋒就很好了,何況還有一個王陽明,如此一來就更好了。

    “如今是不是我們這一脈的都不重要了,你自己的路,自己走好就行了,我觀你修行,你所走這條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便是有莫大機緣卻也皆是坎坷!”王羲頤不想在和楊文鋒多討論關於他們這一脈和他先生的一些事,有些事說的太多反而是一種累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