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天淵國或者說是這整個天下除了像國子監和翰林院這樣官辦學塾之外還有四大學派,而這四大學派說是學派實則和那修道之人有關,並非隻是普通俗世的教人學問而已。

    這四大學派後來被稱為四教,即天淵國最為盛行的儒教,武唐比較推崇的道教,另外的魔教和佛教則因為種種原因散落在每個國家化整為零。

    這四教中拋開魔佛不談,其中的道儒兩教多少和俗世的聯係都比較頻繁,正因為如此所以這兩教都在俗世設有學宮,這些學宮既教學問教義也教修行。

    天淵國的儒教有五大學宮,五大學宮之下又有三十六學院,因為當年楊王的馬踏江湖這些學院也受到影響大部分淪為純粹教人的學院,但是五大學宮則一直留存至今,這些學宮之中出來的人無一不是儒家巨子,不但儒家經義學問了得而且道法也十分厲害。

    事實上無論是儒教還是道教都有其獨特的修道方式。他們這些人不修道則已,一但修道和那些尋常修道或者武夫則大相徑庭。後者講究根骨和錘煉,而前者不然,前者更講它們所謂的道。

    道之內,無法悟道得道一輩子都無法寸進的大有人在。但是一旦悟道一步登天,一步成勢便可作那四教中可馳騁天地的聖人。說難可能很易,讀書吃飯飲水間可能便成勢,說易卻也難,難如窮盡所有亦難如登天,玄之又玄。

    這五大學宮之人莫不是那些既懂儒家經義教化又懂修行之法的不出世之人,也正因為如此,從五大學宮出來的人也都被公認為難以招惹之人。

    如今這馬車中所坐的人正是從五大學宮之一的野蘋學宮所出之人,而且並不是那君子,賢者而是實實在在的一位儒家聖人。

    這五大學宮的宮主一直以來都很少露麵,其各自所承哪位儒家先賢一脈也比較隱晦,誰也不曾想到這五大學宮之一的野蘋學宮竟然承至於那被各個王朝所刻意回避的那位至聖一脈。

    而且誰又能想到這野蘋學宮的宮主竟然會如此不合規矩的來到這玉陵參加今科會試?

    就這樣,馬車在官道上走走停停,遇到有些兩側風景不錯的地方車中的那位學宮之主會示意趕車的漢子稍稍放慢一下或者幹脆停下馬車,一路走走停停離玉陵也愈發近了。

    就在馬車步入玉陵所在的京州境內不遠的地方有兩位尋常村夫在道路中央爭吵,兩個村夫的爭吵聲很大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所以趕車的中年漢子隻好把馬車停了下來。

    “是俺先走到這裏的,你憑啥不給俺讓路?”

    “俺也走到了這裏,憑啥不是你給俺讓開?”

    “你這人講不講理,總該有個先後順序吧!”

    “是你不講理吧!你看著俺一直沿著這條路直著走過來你還故意走到這裏擋道,不是無理取鬧是什麽?”

    車中的學宮之主和趕車的中年漢子聽到兩人這樣的對話不由有些啼笑皆非。原來是兩個人都走到了這裏但是誰都沒給對方讓路結果兩人便撞在了一起,現在誰又不服誰,結果就有了如今眼前這一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