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楊文鋒這一指無知已經趨於成熟,這一指可以說是無任何招式可言,但其中的氣機流轉和意境已經遠遠非尋常感知的手段可以比擬。

    倒不是說楊文鋒的武學天賦就真的到了那種觸類旁通,隨隨便便創出一招就能如此不同凡響,實在是先前太過厚積薄發才有此刻這叫做無知的一指。

    不說楊王夫婦皆是一品成勢高手他從小耳濡目染,也不談他落拓江湖八千裏見到的那些個像是木刀少年一般高的不見邊際的高手,就自他勤修武道之後所見到的那一茬一茬的高手就足矣是一般武道中人一輩子也難以見到的了。

    南楚最風流意氣的羋平一人攻城他在,楊府之中那能用出這個世界上最為淩厲一刀的老頭更是他這些年頻頻打交道的對象;最後還有那個救過他的手段通天卻囉裏囉嗦的奇怪老頭,這些個人又有哪個是等閑之輩?

    所以說楊文鋒的武道注定是在金山銀山之上賺取銀錢,加上楊府那個囊盡半個江湖的藏書閣,若是有人將這些細節全都了解,必然也不會感歎楊文鋒這一指的強悍。

    但就是如此強悍的一指,幾乎可以說是感知三境之下最為淩厲無敵的一指竟然沒半點成效反而將楊文鋒震退,如此可見這翰林院的矩陣必定不凡。

    也是,若是偌大一個翰林院如此輕鬆便讓楊文鋒肆無忌憚那確實也太過名不符實了。

    最為強悍的一指無法破陣之後被震退的楊文鋒平緩了一下體內的氣機隨後緩緩起身,起身之後他將原本負於背後的長劍細繩一把扯斷,背上長劍持於手中然後一步一步前行。

    似乎是相應楊文鋒的動作,那原本被衝散潰敗的楊家府兵也都再次積聚,他們列陣而前手中長刀皆相互交擊發出鏗鏘之聲,數次擊鳴之後四散開來皆提刀而衝鋒,宛如戰場搏殺一般。

    縱橫戰國的楊家軍當年六部征戰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說整個楊家軍都很少打那種擺兵布陣將整個軍隊拉出來列坐其次宛如表演般的軍陣之戰,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稍長此道的戰國名將都將楊家軍稱呼為土寇之士。

    在當年楊家軍還未強大到分為六部的時候他們就從來不打那種幾乎可以說是一卒換一子的軍陣之戰,倘若真的陷入地方的軍陣之中楊家軍的理念便是集中所有精力死戰於一處,這樣搏命的決策在那些個運籌帷幄的名將眼中看起來很笨拙可笑,但是卻蠻不講理。

    就算真的入了陣法死門走的是一條絕命之路,那麽隻要填的命足夠多未必便不能填出一條活路出來。於是當年的楊家軍就這樣蠻不講理地在戰國戰場上經曆了無數次湮滅重生,楊王也和他的部隊一般不知道在生死邊緣徘徊了多少次,如此才換來了今日的楊王和楊家軍。

    換句話說,在楊家軍眼中從來就沒有破不了的陣法,就算是有,用命和血也足矣破去,如此這翰林院的矩陣又如何能讓這些楊家府兵望而生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