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就這樣如此一錘定音,清楚此中玄機的人自然清楚而不意外,但是總歸還是不清楚不明白的人居多,所以就有了群臣錯愕而驚駭的眼光。

    “臣王超冒死進諫,天淵之事自可由朝中其它將領統領,比如兵部尚書彭稚就是極為妥當的人選,楊王畢竟多年未出玉陵,恐難對於戰事這些年已有些生疏,由其統兵天淵怕是難以取勝,”群臣之中一文臣出列叩首,持玉牘朗聲開口。

    “臣進諫,王中丞所言極是,臣另有一言望武皇明察,楊王已封異性王,當從此退出朝政軍政以示臣子之心,自古功高者必出奸雄,當年戰國之前三國爭霸,北魏不正是被功高蓋世的曹阿太篡位謀逆最終傾覆的嗎?”又一文臣手持玉牘叩首,這一番言論幾乎是明著針對楊王了。

    如此諫言一出後來陸陸續續又叩首幾位大臣,這些大臣的進諫隻有“附議”二字,一時間這太極殿前氣氛有些不同尋常,楊王和其子一時間倒是處於了風口浪尖之上。

    “嗬……好大的排場啊,讓楊某遠離朝堂軍政頤養天年,這聽起來確實是一件不錯的事,隻是你們讓彭稚接手天淵,讓他統領三十萬楊家軍,你們問問他,他敢接手嗎?”麵對群臣和武皇楊王傲然而立,他俯視著眼前跪地進諫的幾人眼中無喜無悲。

    “楊王蓋世,彭某自愧不如,”聽到楊王的話統領天淵兵部的兵部尚書彭稚微微思索了片刻隨後看著楊王開口道。

    說這話的時候彭稚的心中不由暗罵這些文臣真是蠢貨,從武皇的態度明顯可以看出今天不適宜對楊家發難,但是這些人還做這樣的蠢事,尤其是這蠢事還拖累著他,這讓他極為不爽。不爽歸不爽但是讓他和楊王那個老狐狸在這個時候較真他還真是不怎麽敢接手,從戰國時期一路殺伐到此刻而且長座異性王這些年,若說僅僅是憑借功勞和運氣的話那彭稚打死也不相信。

    能在陰謀陽謀交織的官場浩海中長久屹立不倒的人那他必然也深諳這套東西,想要拿這些拿不出手的東西對付他當真是可笑至極。

    “蓋世不敢說,隻是多流了幾身血多殺了幾個人而已,不知今天讓楊某頤養天年的諸位,你們憑什麽,就憑一口空空知乎者和那爬上小娘們兒肚皮的力氣,我看倒不如由你們去抵擋那三國聯軍來的好,不是號稱三寸不爛舌可敵萬軍的嗎?”楊王繼續近乎調笑的開口,絲毫沒有顧忌依舊高高在上的武皇。

    “楊王此言差矣,文臣安邦定國,武將保家衛國,本就不是一碼事,如何可殊途同歸?”還是那將楊王比作篡位謀逆的那個文臣,此文臣看年紀似乎是才入朝不久,就連名字很多大臣都不認識,此刻竟在群臣之前和楊王理論,這份膽識和氣魄倒是讓那些自詡威武不屈富貴不淫的士子之風的大臣頗為欣賞。

    “哈哈哈,搖幾下舌頭說幾聲功高震主便可安邦定國,說到底是為了什麽各人自己清楚,在此地裝來裝去說幾聲春秋大義難道不可笑?”楊王還未開口身側的楊文鋒朗聲笑了幾聲隨後很誇張的打了個哈切,看那樣子似乎是困乏的要緊,忍不住昏昏欲睡一般。

    楊文鋒此話一說頓時引起軒然大波,無論是站著的還是跪著的人都將目光轉到了他的身上,隨後怒目而視,完全像是看著畢生死敵一般。

    楊王開口說些什麽除了那些過於剛硬的文臣之外幾乎沒人敢公然和其頂撞,就算是那些剛烈文臣對於楊王的一些話都不敢過多的反駁,畢竟是那個血洗戰國一人滅兩國的楊王,僅是這份駭人的戰績便可將所有人壓死,何況楊王本身雖褒貶不一但歸根結底還是一代人傑。

    但是你楊文鋒算個什麽東西,不就會靠著一個好的出生投了一個好胎嗎?紈絝浪蕩之名都已傳遍玉陵了的人今天竟然敢開口數落我們這些滿懷大義的士子,這對於群臣來說簡直是個恥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