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塔在他心中並非和在普通人心中一樣代表著楊府巍巍地位滔天權勢,對他來說那塔如同當初那個固執的老頭一樣。

    如今塔依在,奈何人已散落天涯。楊文鋒雖然很紈絝,雖然舉止輕挑而不尊禮法,但是他卻是一個聰明人。

    若是當初,別說已入玉陵,便是離京都千裏他的消息一樣可以被老頭子隨時知曉,如今他已入京到此那個家卻沒有任何反應,那隻有一個可能,家已非家。

    這座城對於他們楊家來說遠沒有表麵看起來那樣如魚得水風光無限,功高震主這樣的道理向來都不是一句空話。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楊王被冠於功高震主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十分合理,合理的甚至這個詞天生就是為他而創造出來的。

    震主豈能被主容?雖然這玉陵內城中那個最為讓人晦澀莫深而且坐於最高位的皇從來都未對楊家表現過敵意,但是楊家真正的這幾人都知曉,這份近乎過分的寬容是有代價和緣由的。

    楊家鐵軍三十萬奉命鎮守天淵,這三十萬楊家鐵騎是和他楊繼生死相隨而走下來的,雖然之後楊繼進京封王後便從未再回過天淵,也從未對這三十萬楊家鐵騎發號過任何施令,甚至軍權全都交予天淵守將,但是所有人都知曉,這楊家鐵軍永遠都是楊家鐵軍。

    建國之初,當時朝中文官武將對於楊繼是否被封異性王有異議,一部分人是因為嫌楊繼殺業太重當初不該坑殺黎國數十萬大軍,另一部分人則是心懷鬼胎覺得楊繼已然深受恩寵,不該再繼續臨頭加封,得異性王位及人臣之最。

    無論基於何種目的,這種爭議確實產生了,此爭議一度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引起巨大波瀾,當時六部六閣對於此事也難以決斷,一時此事讓它們陷入兩難。

    此事傳入天淵,天淵楊家三十萬鐵軍聯名上書為楊繼請封,據說當時那請封書鋪開可由太極殿直達皇城外,端是讓所有人心驚。

    十萬鐵甲兵戈寒,有心人自然不會覺得這三十萬聯名請封書僅僅是三十萬個名字而已,這代表三十萬衝天兵戈,若是草率處置必然後果嚴重,嚴重到可顛覆動蕩整個天淵。

    收到請封書當天武皇親令直接越過六部六閣直接封楊繼為楊王,封號忠勇,賜四爪團龍王袍和楊王府邸,這事便算是定了下來。

    若無此事,誰也不可能知曉三年內無聲無息居於皇城之中的楊王還能有如此能量,通過此事不乏有心人用手段滲入楊家鐵軍打探情況,這打探大都被發現,未被發現的回來之後也隻有一句話,楊家軍中僅一將,這一將是誰自然不必多說。

    離軍數日血薄涼,從此馬側無故人。本身軍隊是熱血之地,但是一旦離開之後血就會涼,最終曾經的戰友也會對你選擇遺忘。但是楊繼人已卸甲卻仍有三十萬鐵軍如此忠誠,這讓多數人瞠目結舌而心中怨懟,憑什麽,憑什麽這狗日的楊王身上總會有如此幸事?

    不管其他人對楊王如何怨懟都改變不了其背後三十萬楊家鐵軍對其絕對的忠誠這個事實,這件事之後朝中關於楊王的爭議更大,朝中大臣尚且如此,那位高高在上的武皇難不成會無任何觸動不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