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管理革命? 工場的工人們很難不斷改進技術,生產出高標準的零部件,也就不可能將粗陋的紐科門蒸汽機,一步步改進為精密複雜的瓦特機。

    可以,生產管理革命是工業革命的重要前提。而且最重要的是? 它可以通過學習直接獲得,並立即見效? 可以立竿見影的提高江南集團的生產效率。絕對值得趙公子費心盡力的編寫教材,並親自授課。

    他希望給管理層和工人兩方麵? 都能來一次‘精神革命’。讓雙方都意識到,隻要他們共同致力於提高生產效率? 把‘蛋糕’做大? 即使不改變分配的比例? 也能同時有利於雙方。

    隻有認識到這一點,勞資雙方才能變對立為合作,共同為提高效率而努力。

    但各公司生產任務都很重,哪怕將管理層分兩批輪訓,最多也隻能進行為其兩個月的短訓。這麽短時間想讓他們入門,趙公子隻能采取魔鬼教學了!

    他以十為一個教學周期。

    比如第一個周期,學習‘工作定額原理’,他會通過九個上午的教學,教他們如何實現‘工時定額化’,也就是用客觀的標準代替主觀管理。

    在這個年代,對工人生產的評價中,管理者的主觀因素太強。由此造成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東家不知道工人一到底能幹多少活,但總嫌‘懶種們’幹活少,拿工錢多,於是就通過延長勞動時間,來加重對工人的剝削。

    而工人,也不確切知道自己一到底能幹多少活,卻總認為自己幹活多,拿工資少。當東家加重剝削時,他們就用消極怠工來對抗,這樣的結果就是雙輸。

    那這問題該如何解決呢?趙昊告訴他們要設立一個專門的部門,來研究找出有科學依據的‘合理日工作量’。然後根據定額完成情況,實行差別計件工資製,使工人的貢獻大與工資高低緊密掛鉤。

    然後每下午,趙公子會給出一個課題,讓管理人員們進行分組探討,比如‘如何製定合理日工作量’?

    讓他們在組內各抒己見,通過討論碰撞火花,開拓思路。

    待到晚飯後,他會讓各組代表輪流就課題發言,然後根據每個組的表現打分排名。

    等到這個教學周期的第十,他還會出卷子考試,有純知識性的客觀題,也有論述性的主觀題,考察每個人的知識掌握程度。

    休息一晚後,第二馬上又進入下一個教學周期,‘標準化原理’,教他們如何製定科學的工藝規程,使工具、機器、材料標準化,並對作業環境標準化,且用文件形式固定下來。

    接著是‘挑選頭等工人’、‘勞資合作’、‘建立專門計劃層’、‘職能工長製’,等等等等……將科學管理的方方麵麵,掰開揉碎了傳授給管理人員們。

    其實之前趙公子對江南集團的架構和領導,無不體現著科學管理的思想。兩年來,集團和各公司的高官們已經隱隱有所體悟了,隻是形不成體係,不知道對不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