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市兩側店鋪林立,樓前都紮起了各式的燈台。

    當天黑之後,各家便不約而同亮起燈來。

    一時間,上萬盞千姿百態的料絲燈、五色紗燈、絹紙燈、羊角燈、冰燈盡數點亮,五光十色,望若燦爛星辰。

    遊人徜徉其間,便如走在天河中一般,那種讓人震撼的光景,望之便終生不忘。

    “怎麽樣,怎麽樣?”李明月興奮的又蹦又跳,激動道:“在樓裏可看不到這樣的光景,隻有行走其間才行。”

    張筱菁也是頭一次看到這種景觀,往年她都是跟著父母在樓上乖乖看燈的。隻是賞心悅目之餘,不由偷瞧跟李明月談笑風生的趙昊,終於忍不住軟語道:

    “趙公子,此情此景當賦詩填詞一首,莫辜負了良辰。”

    卻見趙公子搖頭正色道:“眼前有景道不得,老辛題詞在前頭。”

    眾人聞言,不禁暗暗點頭,心說確實,有‘東風夜放花千樹’珠玉在前,誰也寫不出更好的上元觀燈詞來。

    徐公子有心擠兌一下趙昊,但一來擔心小縣主已經對自己不滿了;二來他也怕自取其辱,畢竟人家有《初見集》在那擺著,還是開宗立派的科學門主,什麽對聯燈謎、吟詩作對,估計大夥兒擰一起,也不是他的對手。

    其實,趙公子還真不在行;差不多這時候隨便一個文人,就能把他斃掉。

    畢竟,他隻是個虛假的詩人啊。

    ~~

    好在很快,鼇山燈點亮了。

    所謂鼇山,乃是將成千上萬盞彩燈堆疊成山形。自唐宋起就是皇家上元節時的保留節目。

    宣德年間,宣宗皇帝下令上元期間打開東安門,允許民眾入禁中觀看。後來看的人實在太多,便移到了東安門外大街上。

    那紮在大街中央位置的鼇山,足足十三層,比東安門還要高。點亮後流光溢彩,小橋流水,真如海中仙境一般,上有衣袂飄飄的仙人仙女、栩栩如生仙鶴仙鹿……無窮無盡的各式燈火,讓燈下仰頭觀看的百姓,除了不斷驚呼之外,找不到別的詞來形容心中的震撼。

    待到東安門上鼓樂大作,百姓便齊刷刷向城頭跪去,一起高呼皇帝萬歲。

    那是隆慶皇帝一家登上樓台,與萬民同樂來了。等到皇帝令萬民平身,內廷火藥局便開始燃放煙花。

    煙花是設置在東安門內,與東華門之間的廣場上,小太監們依次燃放後,登時煙火齊放、禮炮共鳴。整個東安門上空,各式各樣的焰火組成不同的圖案,有牡丹、有菊花、有蓮花、有元寶、有滿天星,千姿百態、爭奇鬥豔,將天上的月亮都掩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