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記兩遍。”何詩菱依窗笑道。

    

    “越記越亂,你還不知道我嘛。”淩蒙初把嘴一撇,“看來,你也是無計可施了。”

    

    “她有辦法。”何詩菱停下手中轉著的筆,朝講台前點了點。

    

    “她能有什麽辦法呀?”淩蒙初看向講台上的曆史老師。

    

    “老師,你這曲線畫得很有趣呀?”“老師,畫得這個,像是一個樹幹的分枝圖呀,中間是樹幹,左右細小的是各個枝丫,再往上就是樹梢尖端了。”

    

    “哦,好像是的呀。”

    

    “還真是,倒立的大樹呀。人物事件時間便是片片的枝葉了。”

    

    “聰明呀你。”“哈哈,難得聰明了。“

    

    教室的議論聲響起來的時候,譚希玲把粗線往左延伸至黑板的最左端寫上1840,而後又從粗線往上下方向,各延伸出一些曲線,繼而又從曲線上再分開幾支出去,轉過身來,“說對了,這就是我們以時間為主線,人物、事件及曆史意義為輔線的脈絡圖,也就是時下流行的樹狀結構圖。”

    

    “樹狀圖?”“曆史知識脈絡圖?”

    

    “老師,這是要給我們把這一學期的曆史知識都串起來嘛?”

    

    “那我們以後,是不是不需要記筆記了?”

    

    “老師,我們的曆史作業,可以交這樣的線條圖嘛?”

    

    “想得美,曆史事件和意義陳述,你不用文字來表達,怎麽得分呀?”

    

    “整本書,我們會用三條線來串聯,第一個如黑板所示,時間主線。”譚希玲笑著,看向台下張望的眼睛,那裏有驚奇,有疑惑,也還有閃閃發光的求知欲。

    

    “這個好,中國近現代史,一個起止時間,中國古代史再來一個起止時間,這個我喜歡。”

    

    “那第二個呢?”“又用什麽來做主線呢?”

    

    “第二個嘛,我們再回顧一下,第二個故事人物了。”譚希玲笑道。

    

    “第二個故事?曆史名人的評價嘛?”

    

    “我知道了,是以曆史人物生平軼事以及評價為主線。再記一遍,是嘛,老師?”杜曉風的驚喜聲從教室的後麵傳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