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玉笑道:“傻孩子,其實我早該明白了:為何三叔對三嬸已經沒有半點夫妻情誼了,也對她畢恭畢敬?你可瞧見:那秋姨娘可駁過三嬸的顏麵?那燈兒可敢與沈倩作對?那嶽姨娘的孩子養在她的膝下,可有半點怨言?就算秋姨娘名正言順要個地契,也是又哭又跪求來的——這是人家心裏清楚著呢:林三爺怕自己的老婆!”又緩緩搖頭,道:“三叔有沒有參與這件事,說不定的。依他的為人,不太可能。”

    黛玉這才放心。經姐姐一提醒,以後伺候林如海越發小心了。而且每逢太醫開了新的藥方,總是先送給姐姐看一看,等到姐姐說可以了,才讓爹爹服用。然而林如海的這場風寒,初期耽誤了治療。就算去了甘露一味,也好的不快。老太太日日在佛堂前為大兒子祈禱,逢人就說:“這是林家祖先衝撞了地仙,降下來的大難啊!”書玉,嫣玉因為沈倩顧及不到,就暫且寄養在祖母的膝下,兩個孩子輪流勸慰著祖母。畢竟是半點大的孩子,連死的概念都沒

    有,也隻能看著祖母的愁容發愣。

    一次,沈倩與林如涵探望老太太。林如涵看老太太整個人消瘦不少,更是心酸母親。出來之後,吩咐小廝去賣名貴的鹿茸燕窩給老太太送去。沈倩褪下一個水頭很足的手鐲,交與丈夫,輕聲曼語道:“這東西是老太太給我的,大侄女也有一個同樣的。如今老太太垂危,我就不戴著跟年輕人爭好看了,典當了去應急罷!”

    林如涵感激道:“孝順母親,理當如此。若是家貧,必得父母吃米,我等小輩嚼糟糠。夫人真是深明大義之人,我代母親謝過。”

    沈倩歎息道:“說到底,這事兒還是出在大房身上。我聽陳太醫說,大老爺他怕是……不好了。假如真如此不幸,還是盡早安排為妙。大侄女才幾歲的孩子?能理家就不錯了,這對外的買辦,還是我們來做吧。省得別人說閑話。”

    “是啊……先是二侄女,再是大嫂。如今……終於輪到大哥了麽?”

    林如涵悠悠地歎息一聲,林如海生病這事,平心而論。半喜半憂:喜的是將來有機會獨占林府,還有機會繼承爵位。憂的是:林家少了頂梁柱,終究不是長遠興盛之兆。不過沈倩說的在理。林如涵聽了沈倩的話,一方麵停止叫人收拾東西,一方麵趕著去辦白喜事的諸般事宜:一來萬一林如海去世了,這林府就是三房的了,當然無需搬走。二來,老太太年邁,這林如海的身後事也早他備就為好,不致到時候臨時慌促。

    不過家中的下人聽到了風聲,都說林三爺對爵位有凱覦之心,今見大老爺已病重,大小姐舒玉年少,家中無主,他就裝模作樣當家起來,事事專主而行。

    另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兒:秦業夫婦聽聞林如海病重,又感念林家的好,常常來看望林如海。後來林如海病勢沉重,三房的林如涵與沈倩一麵獨大,家中又傳出些不幹不淨的傳聞。秦業夫婦卻是有些不放心,就去求見老太太。而林老太太一直認為是梧桐仙人降下劫難。日日在後院吃齋念佛,也不插手後宅之事。於是這名正言順管家的,隻剩下了一個林舒玉。畢竟是老世交了,不能看著人家危難。自己無動於衷。秦夫人幹脆就在林家住下,幫舒玉照管,也不插手林家內事,隻是指點一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