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賈敏臉色紅潤,想來敵人倒黴讓她精神大好。舒玉便讓洛蘭拿了帕子來,又喚瑞冬將房中的跌打膏藥送來敷用。賈敏不試那藥膏,隻是看了看帕子,笑道:“我的兒,你倒是越發心靈手巧了。趕明兒,讓你做黛玉的嫁妝罷!”

    黛玉道:“娘能說這話,可見身體是大好了。可不要拿我打趣。”

    賈敏道:“趕走了那個姨娘,我這心裏比什麽都好受。”又很熱情道:“你們餓不餓?我剛叫劉善家的煲了香椿粥來。”也不待人說話,賈敏便讓人端上來。舒玉聽說過賈敏於吃上是行家。那劉善本是賈府的廚子,因為要服侍三小姐的夥食,就被賈母當做陪房送了賈敏,連林如海都對他們夫妻的廚藝讚不絕口。

    但是林黛玉不喜歡香椿,扭捏著不肯喝粥。賈敏便教導道:“菜裏麵使人齒頰芳香的是香椿,而使口中、腸胃汙穢的是蔥蒜韭菜。因為香椿的味雖香而淡,蔥蒜韭菜的氣味卻很濃烈。濃則被時人追捧;淡則被人遺忘,哪怕是有幽香。玉兒,其中的好壞,你該能明辨罷?怎麽能因為口味不好就丟棄有益的香椿呢?”

    林黛玉連忙端起碗,很快喝了下去。賈敏這才滿意地點點頭,又叫劉氏端上來一盒甜棗,黛玉這才欣喜起來。舒玉看她們兩個母子情深,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不禁有些傷感。便早早告辭了。接著轉路去書房看望林如海。

    林如海不在。舒玉便打發兩個丫鬟去跟著劉氏學習廚藝。自己走到架子後看書。才翻看了一本《詩經集注》,便聽到開門聲響起。舒玉便在書架後站著。聽了一會,才知道是林如海正接見京城來的巡察使。

    那巡察使向他說道:“令弟翰林院如涵並無暗疾,目下天子新修字典,翰林事多。他日字典編成,定能蒙幸升遷,何得此時假病還鄉?”

    林如海道:“大人有所不知:舍弟是未足月出生的。從小就有了暗疾,時不時發作。恐不能再任主編一事,屍位素餐,捫心有愧。故才告病還鄉。”

    舒玉吃了一驚:三伯父要卸任翰林院的官?為蝦米啊!人人都說翰林院苦寒,這是肯定的。這就是一個清水衙門,比不得外放的官員“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是混了幾年翰林院,就代表你有了自己的班底。結識了一大批官場上的同僚不說,還能帶帶學生,認認老師,混混資格。多好的事情啊!

    係統提示:【叮咚!半個月之前,有個金陵出生的舉人因為改編翰林學士為陛下編寫的字典,被判處了嶄刑。此事連累了幾百名布政使、按察史。因為他們看過那本字典,卻沒能檢查出其中悖逆……係數被連坐。】

    舒玉明白了:但凡大部頭的書,都會牽連一些士人因字獲禍,《四庫全書》有,《康熙字典》也有。乾隆時期,舉人王錫侯就因為改編《康熙字典》遭了殺身之禍。想必三伯父覺得翰林風聲不對,想避開禍端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