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孔雀王亦隱去了身形,所謂隱去身形是對凡人而言,二人還能看到彼此的存在,亦能聽到對方的聲音。

    “大師,你錯了,若是世上都是好人,那陰陽太極就隻有陽正而無有陰邪,若無陰陽相生相克,何來世間萬物千種?”莫問搖頭說道。

    “真人,你我不需互辯爭理,老衲雖然不曾度化他們二人,卻並不一定落敗。”孔雀王搖頭說道。

    “大師是前往凉國度那李詩韻還是前往晉國試那李公浩?”莫問問道。

    “那李公浩若是破戒飲酒,其九族親人便要慘遭殺戮,他焉敢破戒飲酒,老衲又如何忍心讓他飲酒惹禍?”孔雀王再度搖頭。

    莫問聞言知道孔雀王的言下之意是怪他威脅了李公浩,但他並不認為威脅有什麽不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必須是好的,這也是道家的行事準則,不求對方領情,隻求對方受益。而佛家一味使用柔和慈悲的方法,對方聽就聽了,不聽也不使用強硬的方法去製止和扭轉,任憑對方自作自受,最終落得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悲慘下場。

    “大師,你去度那李詩韻吧,你若不成,我再前往,與你一月工夫。”莫問擺手笑道。

    孔雀王並沒有立刻應承,莫問讓他先去,明顯有讓他之意,他若先去,哪怕勝了也是勝之不武。

    “大師,恕我直言,哪怕與你十年時間,你也度不了那李詩韻。”院子裏的人越來越多,莫問緩步向外走去。

    “何出此言?”孔雀王並沒有惱羞成怒,而是隨著莫問一同離開這血腥之地。

    “因為藥不對症,佛法不適於他們這些人,度化他們需要使用我中土道法。”莫問笑道。

    “真人此言太過武斷。”孔雀王搖頭說道。

    “大師,你我多年之前便已相識,貧道言語可能多有尖銳卻絕非昧心之言,在貧道看來,佛法隻適用於兩種人。”莫問豎起一指,“一,罪孽深重而有心回頭之人,道家認為天道承負,作孽太多很難回頭,而你們佛家認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管做過何種壞事,隻要真心悔改就能修得正果。如此一來那些罪孽深重而有心回頭之人自然會選擇信奉佛家。”

    “南無阿彌陀佛,真人此言有斷章取義之嫌,我佛慈悲,普度眾生,若是那惡人生出善心,也應與其一條退路,若是因他先前做過惡事就將其拒之佛門之外,會令他們越陷越深,永墮苦海。”孔雀王出言反駁。

    “大師,若是慕容振雄不再妄殺,佛門是否也接納他?”莫問自屈宅門口的台階上坐了下來,此時是二更時分,天上有月。

    “那是自然,佛門慈悲,絕不舍棄任何一個有心向善之人。”孔雀王走到台階下方站立,並沒有坐下。

    “甚好,甚好,你們的這種教義,能夠讓所有做過壞事的人投向佛門,尋求佛法庇護和良心慰藉”莫問冷笑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