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知道這些人的想法。

    他們覺得自己受的是先王恩惠,而不是受的曹丕的恩德,他們所求的是保全曹家江山,以全忠臣之名,以報先王恩德。

    若是局勢安穩,沒有任何內憂外患,自然是會極力的維護曹丕的統治,不會讓其他人來染指魏王之位。

    這個時候這些文臣們求的是朝堂穩定,能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抱負,或成為安邦濟民的良臣,或成為青史留名的能吏。

    時局不穩,外患再外,兄弟睨於牆,他們這群文臣想的是立即平頂內部,而後全力應付外患。

    這個思路是沒有錯的,但是曹真接受不了。

    因為曹操在生前跟曹真過:“你年輕,有能力,未來的下會流傳你曹真的名聲,但是你不要居功自傲,當以未來的魏王曹丕為君主,聽其號令,助其統一下。

    若他日下一統,你自當是大將軍。”

    這是曹操在臨死前的給曹真的最後一番話。

    在曹真眼裏,魏王就該是曹丕,而不是曹植,更不是曹彰。

    曹真堅定的認為曹丕就該是曹操的繼承人,正是曹操的那一番話。

    ……不管是曹植與曹彰加起來的三萬兵馬南下,以及還有其他各地的萬餘駐軍回鄴城,這些軍隊麵對劉備大軍,都是杯水車薪,無法抵擋軍威正盛的劉備軍。

    也有人認為,依靠著大河,是能阻擋住劉備的。

    人心紛紛,再有曹植大軍南下,鄴城已經一副末日的跡象了。

    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在暗暗的思索出路了。

    有人為了曹氏慷慨赴死,有人為了曹氏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隻求報君恩。

    在這之外,自然也有人為未來謀求一點可能。

    這個局勢下,是阻擋不了文武官員思考後路的。

    於是網開始了暗中活躍。

    曹丕醒來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詢問曹植在哪裏了,伺候的侍從並不知道這等軍情。

    周圍也沒有伺候的文武,這讓曹丕生出來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司馬懿何在?

    去喚他過來。”

    曹丕對侍從道。

    司馬懿並沒有隨著陳群等人去曹植軍中,不過這兩日,他也在忙著他的。

    司馬昭正在練習劍術,司馬懿看著年幼的司馬昭揮舞著劍術,頻頻點頭。

    旁邊站著的少年是司馬師,他對司馬懿道:“父親,如今是多事之秋,你為何還有閑心在這裏看弟弟習武?”

    “什麽事情都要按部就班的做,急躁不得。”

    司馬懿撫須道。

    司馬師年少聰慧,是司馬家的千裏駒,他對目前局勢有著自己的一番認知:“曹氏大勢已去,父親就沒有打算嗎?”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魏王有恩於我,我若棄之,便是萬劫不複,我司馬氏便要背上恥辱之名。”

    司馬師卻不這樣認為:“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曹氏失下,漢家重新歸一,父親也是要早做打算的。”

    “兒懂什麽,那大耳賊,專門針對世家大族,若是讓劉備打進北方,我司馬氏便要首當其衝成為打擊對象,家中資產盡數歸了那劉備,田地要分給百姓。

    現在不奮力抵抗,還等著家財散盡嗎?”

    司馬懿訓斥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