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就是這樣能讓洛陽大亂起來,從而廢了函穀關防線那邊是最好不過了,隻是曹操能占據北方,終究是有著無數的人幫助他,曹操遺留給曹丕最大的遺產,就是他數十年收攏下來的豐富的人才庫了。

    這個時代從不缺少天降猛人。

    在洛陽辦理公務的諫議大夫賈逵,知曉了青州兵的兵變,立即挺身而出,他沒有阻止青州兵的離開,而是給青州兵們發了一封信,告訴他們不會追究擅自離開軍營的罪責,免除了他們在逃散軍營時毆打同僚,強行闖關的等等罪名,並且讓他們趕緊來洛陽城外的軍營,領取文書,這樣他們在回家的路上,就不會被沿途官府阻攔、刁難,如果他們回到家鄉後想要參軍,可以就地在郡縣中服役,如果有不願意回去的士兵們,安心呆在軍營裏,吃好喝好。

    賈逵的這一手操作,徹底的穩住了青州兵騷動的心思,於是歸鄉的歸鄉,願意留下來的就留了下來。穩定了青州兵之後,賈逵立馬又穩住了逃散的徭役,並且一樣不追究責任,讓他重新回來,許諾一個月後,便將他們輪換,同時對洛陽地區的百姓的怨聲載道,擅自做主,給他們免了一年的賦稅,但是徭役還是征發,戰爭離不開徭役。

    於是洛陽在短短數天的騷亂之後,經過賈逵的一陣布置,洛陽徹底的穩定了下來。

    這樣的幹吏,曹魏的地盤上還有很多,以至於大亂子一直沒有發生,曹魏的基本盤總體上是穩妥的。不過小亂子還是有的,最主要的還是曹操死後的人心動蕩。

    軍中是人心不穩最主要地方了,其原因還是出在了曹操的三個子嗣的上麵。曹丕固然是嫡子,但也不是軍隊出身,跟軍隊裏的將領們也沒有什麽接觸,他是一心走權謀路線的,曹植是走文學路線的,也不是軍隊出身,這兩個嗣子都不是軍中出身,但是一個勝在是嫡長子,一個勝在得曹操喜愛,並且現在統帥大軍鎮守北疆,算是半個軍隊裏的人了。

    軍隊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軍隊裏派係從事是很正常的事情,由於兩個可能的繼承人,都跟軍隊聯係不深,軍中這些將領們便各自支持者各自的認定的嗣子。好比曹洪,就支持曹植,曹仁肯定是支持曹丕的,並不是曹仁喜歡曹丕,而是曹丕是曹操指定的繼承人。

    曹家兄弟內部都不統一,更不用說軍隊裏那些將領了。再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曹家、夏侯家的二代們,有的跟曹植走得近,有的跟曹丕走得近,支持的對象也不一樣。這就是人心動蕩的原因所在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