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沒有這麽簡單的。雖然古籍裏比比都是證據,但那不是詳細的數據,不是實地的考證,而依舊是無數代人積累下來的經驗之談。咱們從古至今,各種技術,就是太過於重經驗了,所以導致很多技術失傳了。科學不會再走這條路,於是那幾十名參與鬥毆的學生,各自背起行囊,兩組人又分成若幹個小組,分別在大江、秦嶺、淮水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實地考察、勘測,將各地的降雨量、氣候環境、物種構成……全都整理成冊。最終回到衡山學宮,當著全院兩千名學子的麵,宣布他們通過實地考證,確定了南北分界線就是秦嶺、淮水一線,而不是大江。並且所有的數據都製作成冊,放在藏書館裏給大家查閱。”

    “經驗有時候是會騙人的。但是數據不會。”

    陸遜呆滯了一下,對劉禪問道:“那數百名從衡山學宮來的學子們都有這種求知、較真的精神嗎?”

    劉禪笑著道:“那倒不是,不過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熏染。他們並不都是投身在科學一門下的。我舉的這個例子裏的學生都是科學一門下,他們都是稀罕貨,我可舍不得讓他們出來在官場裏摸爬打滾受汙染。不過等到未來,科學一門興盛了,人丁多起來了,自然是要讓他們出來的當官的。”

    “但是,科學的精神在影響著衡山學宮諸子百家的學生們。你知道嗎,有個學子一家五六代都是正經的儒學世家,家裏出過大儒。這個學生到了衡山學宮老老實實學習儒學學了半年後,說起孔子遇兩小兒辯日的問題,就開始較真了,他很認同這則故事對自然現象的探求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追求真理的可貴精神。但他不認同這個故事隻停留在教育人的意義上,應該真正的告訴太陽與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的關係,既然孔子無法解決,那是孔子的學問不夠,他認為自己有能力來解決。”

    馬謖很喜歡聽這種年輕人的故事,這種勇氣可嘉的精神馬謖覺得很值得鼓勵和弘揚,忙問道:“他成功了沒有?”

    “還沒有成功,他沒有算出我們與太陽的距離。但是他提出來了一個很驚世駭俗的觀點。”

    劉禪跺了跺地麵:“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是圍繞著太陽運轉的,太陽是在那裏不動的,晝夜交替,不過是咱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在運轉。”劉禪笑著說道。

    這些理論,在陸遜和馬謖看來,是非常的新鮮的,但在衡山學宮中確實一個並不新穎的觀點。

    劉禪繼續說道:“這個學說還關乎到很多其他學子提出的來的學說。比如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球形的,我們都是生活在球的表麵……”

    “你們也不用驚訝,這種學說很多驚世駭俗的,甚至各種學問聯係在一起,延伸出來更多的學問。他們不單單提出來,很多人打算親自去實踐。我所知道在上個月,已經有一批墨家學子和儒家、農家、道家、醫家再加上科學,一批百人的弟子,沿著這條江一直往上遊走,他們打算追溯大江的源頭。如果順利的話,他們還打算對大河溯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