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王朝為什麽養不起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是養那種對戰爭局勢起到直接效果的軍隊數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太耗費錢了。

    諸葛亮和龐統也看了看,劉禪寫的紙上的內容,一算費用高的離譜。

    “你們不用擔心錢,新幣發行之後,今年的財政收入絕對讓我們國庫充盈,咱們鼓勵工商業的效果再有一兩年就會顯現出來了,慢慢的會越來越有錢。而且,咱們對草原又不用一直維持著高強度的用兵,隻需要把他們打敗,讓他們更加分裂,然後用戰爭之外的手段讓草原一直處於分裂狀態就行了。你們不會以為我的想法是要徹底消滅那些胡人吧?”劉禪反問道。

    “草原就在這裏,它存在了千年萬年了,沒有了匈奴人還會有烏桓人,沒有了烏桓人還有鮮卑人,日後鮮卑人消失了,又會有其他的部落出現。就如同草原上的草,草原人也是殺不完的。隻要讓草原上的部族一直內鬥下去,就是對中原最好的結果了。”劉禪說道。

    總想著把草原上的人趕盡殺絕,這種想法就是錯誤的,隻會重蹈大明的覆轍。大明在土木堡之前,軍事能力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吧?曾經不可一世,被譽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已經衰弱的死狗一樣了,四分五裂,這個時候隻需要利用手段,讓他們內部打一打,維持平衡就能讓大明高枕無憂了。這種手段後世的美國可是用的爐火純青。可大明太上頭,把蒙古打沒了,又打韃靼,韃靼打完了,瓦剌坐大,整個大明前半段都是在打北方異族,打完一個,接下來又要麵對一個更強的對手。

    敵人怎麽殺得完?從秦始皇至大明的兩千多年裏,也沒見哪個朝代能殺完草原人。

    這就是劉禪作為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能有效的利用三國之後的十餘個時代的曆史經驗作為教訓,規避自己在治國當中的風險。經驗之談,比任何金手指都管用。

    “草原上的各部族也不和,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手是利用天網在草原上進行細作活動,分化各個部族,挑起他們的戰爭,另外一手準備則是我們自己準備好隨時可以進入草原上的軍事力量,能隨時抵抗草原的入侵。我們必須要把草原上的胡人當成一個強大的對手來看待,不能再出現白登之圍這種類似的局麵了,更要提防下一個匈奴的出現。”諸葛亮說道。

    劉備點了點頭,說道:“孔明說的有道理,先用非戰爭外的手段解決,如果不能解決,再用戰爭手段去解決,但戰爭的準備必須要提前做好。”

    軻比能南侵之事,為劉備集團敲響了警鍾,天下局勢還很紛亂,目前己方的實力也不是天下無敵,還有很多敵人需要解決。

    “江東目前是什麽情況了?”劉備詢問道。

    劉禪答道:“目前還算平穩,已經讓天網在背後推波助瀾了,等待也不是辦法,我們隻好在背後推動推動了。江東有變,二叔立即可以南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