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複仇之風

    薑維對諸葛亮的話頗為不以為然:“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

    “我視叔父為父,有教養之恩。維雖年幼,卻立下誓言:君仇不報,吾不可立於世。願以效趙娥之事,手刃仇敵。隻是可惜,不能手刃龐德此獠。”

    薑維的一番話擲地有聲,在場的幾個血氣方剛的武將們心底都在暗暗叫好,隻是沒有敢表現出來。

    東漢時期,報仇的風氣很流行,其實也不隻是東漢,秦漢一直都非常流行遊俠文化,遊俠積攢名望,大多數通過複仇,並且朝廷還有先例,為血親複仇,可以免除刑罰。

    薑維所說的趙娥之事,是發生在數十年前的涼州酒泉郡。

    趙娥之父趙君安被當地豪強李壽所殺。趙娥的三個兄弟非常氣憤,都想為父報仇,但不久酒泉爆發疫災,趙娥的三個兄弟接連染病去世。

    李壽得知大喜,不僅大宴宗族,還說如今趙家隻剩女弱,不足為懼。趙娥知道後非常氣憤,便立誌要殺掉李壽,為父報仇。她每日磨刀霍霍,以待時機。鄰裏認為趙娥這樣做是徒勞,便勸她就此收手,甚至還有人嘲笑她。但趙娥不為所動,後來幹脆拋棄家事,每天坐著小車在路口等著李壽。

    建寧五年,二月的一天,趙娥在路口終於等到了李壽。趙娥下車拉住李壽的馬,並大聲咒罵。李壽猝不及防,倒下馬來。經過一番搏鬥,趙娥最終“左抵其額,右樁其喉”手刃仇人,為父報仇。事後,趙娥帶著李壽的頭顱投案自首。

    縣長尹嘉雖然對趙娥的行為頗為感動,不忍治罪。但這畢竟是人命案子,不判她不合法。尹嘉左右為難,最終頂著辭官的壓力把她放了。趙娥卻說,我報仇後沒想著逃命,大人您可依法辦事,何必如此為之?

    趙娥的事情很快傳開了,當地百姓無不傾佩其行為。涼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劉班等官員也稱讚其事跡,他們上表朝廷,希望可以免除趙娥的死罪。朝廷不僅準許,還為趙娥立碑,以光耀門楣。

    有漢一代,複仇風氣非常的旺盛,是在各個階層都流行的主流風氣。官員們甚至都讚同這種風氣,最主要的一點還是俠客精神在作祟,三國誌上的一些簡短記載完全可以看出來這個時代的俠客風氣多麽旺盛,比如劉備年少時好結交,曹操年少時有任俠之風,袁紹、甘寧“好遊俠”。周瑜、魯肅等人也都有任俠風氣,他們仗義疏財,好結交俠客。

    而受遊俠、任俠的風氣實際上助長了血親複仇的現象。比如徐庶本名單福,年少好任俠擊劍,為了替朋友報仇背上了案子,不得已改名徐庶,流亡至荊州。而關羽原本是河東人,後來也因為犯了案子流亡到涿郡。夏侯惇曾經也當街手刃羞辱恩師的人。

    這種風氣在深諳法家學說,並推崇依法治國的諸葛亮看來,是非常的不適宜治理國家,對國家、地方的政局穩定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助長社會仇殺風氣,延續家族仇恨,這是對秩序和穩定的致命的踐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