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們現在不缺土地,缺的是人,也就是勞動力,想要改變這個情況,就要從根源上進行改變。

    比如提高農作物產量,提高耕種效率。

    就打個比方,一個人種田隻能種五畝地,一年能收獲二十石糧食,隻能滿足他一個人一年吃,但是我們提高了農作物產量,提高了耕種效率。

    這個人在第二年,一人可以耕種十畝地了,絲毫不耽誤耕種時令,一年下來能收獲五十石糧食,這五十石糧食,就能讓他娶個媳婦,還能生個胖娃娃。

    人口就增長了。”

    “孩兒的誌向是讓下土地得到耕種、收獲,讓人口在糧食產量提高的基礎得到大幅度增長。

    這十畝田,豈是能能束縛住我的?

    我的誌向是耕種下啊。”

    劉禪的大義凜然並沒有讓甘夫人感動,瞪了劉禪一眼:“你的任務就是耕種好這十畝田,你耕種不過來,我跟你的幾兩個姨娘就休息。”

    拉犁的事情劉禪來幹,種麥苗的事情是甘夫人和吳氏、李氏來做。

    “好啊,我孩兒的好。”

    劉備估計是未央宮談完事了,也趕了過來,恰巧聽到了劉禪這一番話,當即就叫好。

    “靈帝時,太尉陳蕃在年少時在家中接待父親的好友薛勤,薛勤看到庭院汙穢不堪,於是就對陳蕃: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

    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就覺得陳蕃此人甚異之,不過陳蕃其父聽聞了此事,對陳蕃道:“一室之不治,何以下家國為?”

    “陳蕃聞言大愧,遂灑掃庭院,還不願家中仆役幫忙。”

    (注:這個故事其實是兩個故事合並,分別是發生在陳蕃與劉蓉身上。

    我這裏將其合並了。

    )“阿鬥,聽完了這個故事,你覺得若是都不知道種子該在什麽時節播種,播種之前種子需要怎麽處理。

    育苗又是要怎麽做,種苗之後又要怎麽做,這些都不知道,真的能製定出適宜政策嗎?

    耕種下土地者,而不知土地是怎麽耕種的,隻站在高高之上發號施令,最後就會淪為上位者受到了欺騙,不知民間疾苦。

    桓靈之禍近在眼前,你以後難道要效仿桓靈二帝嗎?”

    “知道了,爹教訓的是,不過我真的有能加提高耕種效率的方法。”

    劉禪對劉備道。

    “你先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再去做提高效率的方法。”

    劉備道。

    劉禪示意馬忠繼續去把馬鋒喊過來,這事馬鋒逃不了。

    繼續耕田,劉備扛著扁擔,一擔擔的將青苗從隔壁育苗田中擔過來,撥苗的動作很熟練,看來年輕的時候在涿縣老家,應該也是會幹農活的好把式。

    耦犁是長直轅犁,直行的話因為兩頭牛拉著,別渭水平原這種肥沃的濕地了,就算是夯實的黃土地也能輕鬆犁出來,就是轉彎的時候非常的艱難,劉禪嫌麻煩,也多虧他力氣大,一旦要轉彎了,就扛著耦犁重新放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