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了冬麥要適時播種。

    這一部農書,現在恐怕已經沒有人再去認真的詳讀了,主要還是各級官員的重點就沒在勸農這件事上,而是將全部重心放在戰爭上了。

    “從典籍上的看道大漢初創不久,冬麥的種植主要是集中在函穀關以東地區。

    在關中百姓還沒有種植冬麥的習慣,多是像現在這般種植春麥。

    董仲舒就向漢武帝提議:今關中俗不好種麥,是歲失《春秋》之所重,而損生民之具也。

    願陛下幸詔大司農,使關中民益種宿麥,令毋後時。”

    “漢武帝就多譴官員到關中平原各地,服當地百姓種植冬麥。

    一百餘年後,西漢成帝的時候,關中平原又有了一次普及種植冬麥的運動,這次成帝派遣的人就是氾勝之,於是關中遂穰。”

    “種植冬麥最大的好處,師傅應該是知道的。”

    劉禪看向龐統。

    龐統笑著道:“鄭康成在月令裏過,這其實也是常識了。

    冬麥種植秋種夏收,既可以少受春旱影響,更可以免夏澇之害,而且由於春麥在夏季成熟,還可以接續春與秋之間的斷糧期。”

    “百姓沒有選擇種植冬麥,並且還需要幾次朝廷主動派出官員宣傳種植冬麥,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春麥的成熟時間短。

    冬麥種植時間在八月下旬,要到第二年的夏季才能收獲,時間太過於長。

    而春麥隻需要在本年春季播種,到了秋季就可以收割。

    百姓顯然是需要大量的糧食,選擇春麥也是權衡之後的想法。

    如今倒是不必著急推行冬麥,等到關中人口富足後,再推行冬麥也不遲。”

    一個成熟時間短,能更快的得到糧食,有糧食了不定就能讓家中能多活一個人。

    一個成熟時間長,雖然口感好,但這個時代,都要餓死人,還要追求口感不是蠢就是壞。

    百姓們又不是傻子,肯定知道怎麽選擇了。

    劉禪聞言想了下,冬麥能解決幹旱用水的問題,但是解決不了百姓們吃飽飯的問題啊。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百姓們吃飽了,有存糧了,再去搞冬麥。

    況且現如今關中人口極度不飽和,隻需要疏通了渠道,灌溉水源是有富裕的,再加上有水車,關中人口沒有爆滿前,應該是不用擔心水的問題。

    “冬麥以後再推廣吧。

    不過有件事,必須要推廣了。”

    劉禪道。

    沒有事情再商議,其餘眾人都紛紛告退離開,劉禪等著馬鋒過來,這子也不知道在幹什麽,一直沒有過來。

    劉備對劉禪道:“回來了,就別待在這裏礙眼,去看看你的母親。”

    劉禪笑嘻嘻的對劉備問道:“爹,這次我幹的不賴吧?”

    劉備一把抓住劉禪的耳朵:“現在網給我傳來消息,河東那一塊,這才幾啊,就開始傳你是弑君者的名號了。

    我這邊把漢帝的葬禮搞再隆重,也擋不住這些謠言了,這謠言很快就要傳到關中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