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這樣的,亭與鄉並不是上下級關係,亭是直屬於縣的。

    鄉、裏可以看成是民政上的行政區域,而亭是帶著非常濃厚的軍事色彩的,所以亭和鄉、裏是屬於兩個不同的係統。

    漢代的亭是沿襲自秦代,在戰國時,亭主要是軍事上的防禦性機構。

    從秦到漢,擔任武事方麵的任務,在亭長的職責上顯得尤為重要。

    《漢書》中的記載正好忽略了這一點,《續漢書·百官誌》裏記載:亭有亭長,以禁盜賊。

    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

    這是一句很重要的話,點明了亭長和郡都尉有統屬關係。

    根據出土的雲夢秦簡的記載,亭長還具備和鄉中遊徼一起審訊罪犯的職責,在亭中還有著監獄的存在。

    到了東漢,亭長的職責已經退化了,亭也慢慢變成了地方行政機構,開始主民政和教化工作。

    不過從祖輩就傳下來的亭的建築格局卻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的亭依舊還可以看到過往作為軍事機構存在影子。

    比如站在枳道亭的大門口,就有寨門,寨門兩邊都是有亭子,此亭喚做門亭,住在裏麵的是亭長手底下的一批人,他們負責維持治安,也是看守本亭大門。

    其實亭,可以理解成後世的派出所,亭長就是所長,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滿期之人充任。

    隻是這個漢代的派出所,是一個聚落形式,裏麵還住著很多百姓。

    這樣其實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

    枳道亭門口聚集了很多人,應該是本亭的人。

    手中拿著刀劍槍戟的比比皆是,這些年的動亂,官府管控能力降低,到了已經無人管的地步了,百姓們手中的武器已經從鋤頭木棒變成了正規軍隊所用的武器了。

    劉禪還看到了弓弩這樣的遠程武器,盾牌同樣也有。

    如果有重型武器的話,鍾繇今日不把自己的兩千部下帶過來,怕是救不出來張既了。

    看到一隊百人的騎兵到來,枳道亭中人如臨大敵。

    還有人朝著亭裏麵吆喝大喊,讓村民們都到門亭這裏集合,準備戰鬥了。

    既然是來救人的,劉禪和鍾繇都沒有準備戰鬥的打算。

    這些都是治下子民,不是敵人。

    鍾繇下了馬,為了表示自己沒有惡意,將自己的佩劍交給身邊的親衛,鍾繇走上前幾步,枳道亭的弓弩已經對準了鍾繇,蓄勢待發。

    “我是司隸校尉鍾繇,你們扣押了京兆伊,速速將京兆伊放了,若是你們有什麽冤情,大可以跟我,如果是我都處理不了的事情,還有我身邊這位。”

    “這位是漢中王太子殿下劉禪,他聽聞了枳道亭之事,趕來此處幫你們解決問題。”

    劉禪也對枳道亭喊道:“扣押朝廷大官乃是重罪。

    念在你們初犯,又因有其他原因,我可以不追究你們的罪行。”

    漢中王太子和司隸校尉都來了,這讓枳道亭門亭周圍的人一陣騷動。

    “你們亭長何在,讓他出來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