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境內願意歸附的西南羌現在均入戶籍,以漢人自居。

    為了實現徹底漢化,各郡太守都響應諸葛亮的號召,建學堂教習歸化各族漢人話語、文化,讓他們從漁獵遊牧文明走入農耕文明,這是個任重道遠的事情,而且涉及範圍還不包括南中諸郡。

    簡單來就是以成都為輻射範圍,距離成都越近的蠻族,越是願意歸順,在武力的威脅下抵抗意願也是隨著與成都的距離成正比的。

    “少主,下各族具為華夏,這樣是不是有點一廂情願了?”

    “未來下一統,我今日這華夏之言論,便是為日後各族歸附所尋找到的一個理論,整個下不單單是我漢人一族的,也是整個華夏民族的。”

    “海納百川之後,我們才能將他們漢化,從他們歸附那開始,我們教習他們漢人的一切文化,或許第一代不能讓他們心存歸附,那就兩代,三代,四代,終有一我們會讓他們的族群徹底融入我們漢人當中。

    這個融合的開始,便是需要華夏民族這個理論做基礎的。”

    “當然要是敢對我們的動刀兵反對我們,或者陰奉陽違,或者不願意跟我們一起過好日子的,那真理肯定就在我們手中的刀槍劍戟上麵了。

    講通了道理,再來教他們什麽是華夏。”

    馬忠服了,還以為剛剛少主是聖母心犯了,現在看來還是想要消除異族在未來的威脅。

    劉禪還有些話沒有出口,華夏的理論以及現在在益州、荊州各地施行的對蠻族漢化政策,給了各族各種優惠,堅定的讓他們漢化,其目的還是為了對抗北方的異族。

    劉禪心裏麵的想法還、是對南方異族懷柔、吸納、安撫、融合,對北方異族敲打、消滅、驅趕。

    南北的異族政策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

    無他,南方異族太多,太,太亂,是事宜拉攏的,北方異族才是漢人最大的威脅。

    這場在潩水邊的華夏之,以及劉禪對各族的政策,在後世引起了非常大的討論波瀾,讓學者們分成了兩派,吵的非常激烈,不過由著劉禪製定的政策堅定實施的百年下來,南方歸化各族漢化進程堪稱完美,困擾中原政權的南方蠻問題,變得非常簡單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南方人口的大增,這就讓那些遵循著古法判定華夷,而不認同華夏各族同源法的學者們被活生生的打臉。

    結束劉禪這場潩水華夏之論的是對岸策馬高呼的網密探,應該是尋找劉禪這支白毦兵有一段時間了。

    那名士兵泅水渡河後給劉禪帶來了個好消息,鄧艾和劉封到達了葉縣,知曉了許都這邊的情況後,開始向著許都方向進軍了。

    趙雲、魏延與劉鄧大軍一起進入的葉縣。

    趙雲率領騎兵從葉縣出發,以為先鋒,鄧艾、劉封為後部,朝著許都火速馳援。

    趙雲前鋒部不日可達潁陰。

    “現在雲叔率領的騎兵到達何處了?”

    劉禪急忙問道。

    趙雲所率這支部隊有龍騎軍,也有劉備在涼州的騎兵部隊,這支軍隊戰鬥力有點難,劉禪就怕趙雲遇上了回許都的曹操本部軍隊,指不定這兩支軍隊要撞上。

    再有鄧艾、劉封兩人率領的一部分荊州精銳進入了潁川,以及魏延一萬人守住葉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