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聘在江夏,西有劉備,東有孫權,兩方諸侯對江夏都是虎視眈眈,文聘在城中準備的物資足夠廖化打這一場戰爭了。

    為了防守,文聘對於城牆上的防備力量修繕也非常的充足。

    這座郡城不單單有護城河,還有甕城,有甕城的城池難攻程度比沒有甕城的城池要強上很多倍。

    起碼江東軍隊攻城,單是破開外城門是沒有用的,破開外城門後,裏麵就是甕城,士兵衝入其中,頭上四麵都是足以容納千人甚至數千人的守軍,完全是死路一條。

    (對於甕城不是很了解的,可以去網上看一看甕城,有甕城的城池真就猶如堡壘一般,難以攻克。

    )號角聲響起,軍中的號角聲吹起來,便是代表著進攻。

    西陵城守軍敲打著戰鼓,戰鼓聲在這個時候更加的密集快速了,似乎是要壓住城外傳來的號角聲一頭。

    三千正規軍隊,三千城中募集來的青壯,攏共六千人。

    招募來的青壯經過幾場戰鬥下來,也算是經曆了戰爭,對於怎麽守城也算是整明白了一點,不算是新兵了。

    四麵城牆分下來也隻有一千餘的士兵防守。

    守城物資絲毫不缺,缺的就是人。

    床弩在城牆上一字擺開,足足有二十餘張。

    在城牆的馬道上,每隔一段距離還有一個碉樓。

    類似於長城上的烽火台,隻是城牆上的碉樓比之烽火台更加的大,同樣也沒有烽火傳訊的功能,裏麵是放置著床弩,也能容納數十名士兵在其中對城牆下的進攻軍隊進行弓弩壓製。

    廖化能拿下西陵城,純屬城中守將得知文聘被俘的消息後,奈何城中守軍又隻有千餘人,這才主動開城納降。

    要不然廖化三千人是斷然不可能拿下西陵城的。

    弓弩盡發,鋪天蓋地而來。

    城牆之上不善弓弩射擊之術的則操控床弩、投石車,會拉弓射箭的,隻需要拉扯弓箭朝著城牆下拋射即可,箭弩管夠!那城牆上隔著幾步就堆積一堆的弓弩就怕用不完。

    物資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弓弩箭矢如同傾瀉而下,衝鋒而來的江東士卒倒下一茬又一茬,十萬人攻城,孫權完全沒有吝嗇這些士兵們的性命,護城河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填平。

    隨著護城河被填平,廖化操作床弩改為了使用弓箭了,敵人已經到了近前,弓箭更加具有殺傷力。

    遙望城外密密麻麻的軍隊,這個時候孫權動用的還不是江東的正規軍隊,也就是精銳部隊。

    這些衝鋒的士兵大多是一些雜牌軍,或者說是輔兵之流,在戰爭中,這些人就是充當炮灰的。

    真正的危急時刻是孫權麾下的正規軍隊上場,到了那個時候才是考驗守城軍隊的時刻。

    箭矢的威力沒有床弩大,但是勝在密集,廖化更是一箭一個江東士兵。

    江東軍隊的反擊也非常的迅速,城外的投石車和床弩也不斷的朝著城牆上射來,己方士兵的傷亡也在激增。

    孫權目光看向戰場,護城河的填埋就花費了大概一個時辰,這個進度還算快,不過損失卻是非常巨大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