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劉禪後世所知,出土的馬鐙最早的實物是在約在公元三世紀中葉到四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

    不過出土過的馬鐙佐證當中,最早出現馬鐙是在西漢,這是考古學家從西漢壁畫當中發現的。

    但是真正雙馬鐙的出現還是在五胡亂華之後。

    在這之前都是單馬鐙,所作用也不過是方便騎兵上馬。

    最早使用馬鐙的,應該是匈奴人,而匈奴人所使用的是草、布馬鐙,金屬馬鐙則是漢人製造出來的,這一點早已經有了出土實物。

    真正讓馬鐙開始成熟,應用於騎兵作戰的,是在三世紀左右。

    (具體不可靠,大致判定。

    作者非學者,不會去深考)劉禪這是讓雙馬鐙提前了出現了大概一百年左右吧。

    關平騎著的盧馬,策馬奔騰了一圈,感覺非常不錯,讓劉禪丟給他一柄長槍,在戰馬上接住長槍之後,縱馬提高最快速度,關平連續使出了刺、挑等戰鬥動作,然後又換了環首刀,左右劈開,身體都能大幅度的行動。

    下了馬之後,關平已經汗流浹背,身上冒著熱氣,劉禪忙讓人給他尋來了大衣讓其披上,待會汗被冷風一吹,身體再好的漢子也會生病的。

    “感覺人和馬連為一體了一樣,而且騎在馬上更加的省力了。

    我們的雙手,也不用牽著韁繩,在奔跑的過程中,雙手持槍的話,麵對敵人,可是比以前單手持槍麵對敵人更加具備殺傷力了。”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馬鐙的出現,對騎兵騎術的要求會有所降低。

    我們現在的騎兵,都是夾馬騎行,騎兵戰鬥當中,哪一方的騎術更加的高超,就能獲得更大的贏麵。

    現在這個馬鐙的出現,能讓騎兵不需要那麽精湛的技藝了。

    培養一個精銳騎兵需要從培養,有了馬鐙,應該隻需要三五年就能培養出來一個精銳騎兵吧。”

    劉禪對關平笑道:“還估計太保守了,在涼州這個地方,有了馬鐙我們兩年就可以培養一個精銳騎兵了。

    涼州人嗎,本來就有基礎。”

    關平拿著馬鐙左瞧瞧右看看,由衷的道:“這真的是好東西,對戰場的作用,僅次於炸藥了。

    你是怎麽搗鼓出來這些好東西的?”

    “多動腦子都能想出來了。

    這東西其實早就有了,最早是方便貴人們能上馬,但是貴人們的腦子似乎隻能想到這個用處,反倒是草原上有著不少人想著兩邊都裝上馬鐙,不過草原上鐵料奇缺,隻能用布或者草編成馬鐙,那馬鐙使不得力就斷了。

    咱們製作出來的鐵馬鐙,完全能承受一個成年人踩在上麵的重量。”

    “你有多少馬鐙啊?

    咱們這次打長安的一萬三千人能不能全部都裝備上?”

    關平問道了最關鍵的問題。

    劉禪道:“這東西早就有一些準備了。

    足夠裝備這次出征的軍隊了,另外啊,再給你看看一個好東西。”

    “這次咱們要去鐵匠作坊了。”

    關平幹脆就翻身上了的盧馬,劉禪吹了個口哨,蘿卜從不遠處跑了過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