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世家大族出身,不屑於這種商人,也看不起商人。

    雖然看不起商人,但是自己家肯定還是要經商的,而且經商還是搞一郡壟斷的那種。

    不然弘農楊氏光靠種田哪能維持的了這麽大的家業啊。

    “是不是整個北方的紙張都要經過你這裏銷售出去?”

    曹植饒有興趣的問道。

    趙經不好意思的笑著回答道:“王太子也知道,孔明紙是諸葛孔明發明的,是劉備用來斂財的一種手段,其實也隻是生意罷了,但是由於曹劉兩家的關係從劉備地盤上來的人和貨物都需要接受嚴格的盤查,更別說劉備自家的生意想要開到曹家地盤上了,這是不可能的。

    於是其中就需要一個經銷商,我這幾年一次拿貨的分量非常大,所以就成了這北方的總經銷,以後北方所有買孔明紙的都需要從我這裏拿貨,而我可以從紙坊去拿貨,避免了一些麻煩。”

    雖然不明白趙經嘴裏的說的這些新鮮詞的準確意思,但是以曹植和楊修的聰明也馬上理解這趙經就是個孔明紙在北方的二掌櫃。

    “所有北方的紙張都需要你這裏拿貨,那趙經你這個生意做的很大啊。

    幹嘛還需要自己收店鋪?”

    整個北方的紙張都要經過趙經的手,這生意到底有多大的?

    大到剛剛楊修的眼神裏都閃過了一絲貪婪。

    這生意要是弄到楊氏手中,那家裏其他生意都可以放棄了。

    那些生意都充滿了銅臭味,但是賣紙這種生意可是充滿了書香氣啊,說出去還能非常的有麵子。

    隻是想想也就算了,楊修知道趙經現在還活著是不簡單的,楊氏沒有辦法去爭奪的。

    聽說孔明紙的生意都是那劉備的兩個夫人在掌控,趙經能有渠道拿到紙張這就說明了他與那兩位夫人也是疏通了關係的,但是自己楊氏去恐怕就不會討到好處了。

    而且趙經在長安也有很多門路,其中就有鍾繇和張既。

    這兩人一個是潁川望族,一個是冉冉升起的循吏,天下聞名,楊修現在確實惹不起,背後的楊氏也不會主動去得罪兩人。

    數百年的世家底蘊在這裏自然是不怕事,但也不會主動去沾染哪怕是一絲半點的麻煩的。

    “生意做得大,這裏也是我的根基,我是長安人,早年間背井離鄉逃難,現在能回來了,自然是不想再出去了。

    而且一輩子和人打交道,在店鋪裏每日和客人聊聊天也是很開心的,躲在後院裏看著賬本,我會死得快的。”

    趙經臉上的笑意一直沒有停下來過,麵對客人的時候他一直都是如此。

    隻有在教訓手下的時候趙經才是才會變成另外一個不苟言笑非常嚴格的人。

    買好了紙張,曹植離去,趙經將曹植送出門,對曹植道:“王太子,下次有好紙張,一定第一個送去您那裏。”

    曹植倒是沒有拒絕,隻是說道:“還是不要叫我王太子了,我不是王太子。”

    “您遲早是王太子。”

    趙經說道。

    曹植大笑道:“好,那就承你吉言了。”

    曹植上了馬,一行人離去,趙經看著曹植離去,心道你這家夥命不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