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必須要避免掉五胡亂華的局麵出現。

    “這件事為時尚早,以後說不定會有另外的解決辦法。”

    糜竺對劉禪說道,不願在與劉禪說這些長遠未來的事情。

    “舅舅,這些用來屯田的百姓,抵觸情緒大不大?”

    站在陽平關城牆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沔水岸的農田上,有著許多忙碌的百姓,在河道當中有民夫在堆砌蓄水壩,沔水上遊水流量不大,秋冬時節需要蓄水才能保證周邊農田有足夠使用的水。

    在過去,沔水兩岸都是有著非常便利的水利設施,不用擔心洪水和幹旱,隻是隨著人口的銳減,這些不算太好的土地全都被放棄撂荒了。

    就算是關內的土地都有很多荒廢,更別說關外這些土地了。

    隨著土地沒有人耕種,河道中的水壩等設施缺乏人維護,在某一年的山洪之中,水壩就全都衝毀了。

    後人重新對荒地進行開墾,差不多就是等於開荒了,灌溉渠道都需要重新去挖掘清理,河道中的攔水壩也沒有了,其實撂荒許多年的土地,重新進行開荒之後,都算是肥沃的土地了,開始幾年能獲得不錯的豐收。

    “抵觸情緒倒是沒有,大戰結束這些土地都是他們的了,他們也都會入籍。

    都是一些流民和漢人與羌氐人的混血。

    少部分羌人和氐人,這些人也沒把自己當異族人,覺得自己是漢人。

    有土地還能入籍,官府還給一些扶持,很是樂意。”

    糜竺說道。

    用流民來屯田這些是老手段了,算不上什麽創新。

    隻是讓流民入籍和耕地一定時間土地成為他們的,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創新,故而這些人對屯田的樂趣是很高的。

    “隻是人手太少了,若是有十萬人,這裏就能成為一個小糧倉了。

    涼州大軍甚至就能完全通過漢中來供應糧草。”

    從益州運輸過來的糧食,運送一石過來,路上可能會要消耗三石,這種損耗太可怕了。

    故而對漢中農業的扶持,劉備集團的力度很大。

    劉禪非常慶幸當初自己能和關平他們孤軍深入,拿下漢中,沒有讓張魯把漢中獻給曹操,保全了漢中數十萬的人口。

    這筆賬對未來的蜀漢影響非常大,諸葛亮多次北伐,不就是受製於糧草嗎?

    那時候漢中人口稀少,根本沒有辦法支撐起大軍出征。

    而現在劉備大軍的大半糧草是漢中供應的,再加上屯田補充一部分,從益州運輸過來的糧草占比很小。

    走在從蜀中和漢中連接的棧道上,軍用運輸輜重隊伍,運輸大多數是軍隊物資。

    糧食永遠是製約軍事發展的重要因素。

    涼州已經被打爛了,百姓四散逃逸,未來的很多年涼州進行的應該都會是這種屯田式的開荒。

    隻有時政穩定,人口才能穩定,人口穩定,地區力量才能增強。

    雖然認識到這一點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卻非常的難,這需要很龐大的財政支持。

    可以預見的是,劉備集團的財政危機會一直有的。

    “主公和兩位軍師還有法孝直、張子喬他們的意見都是奪涼、治涼,都應該從漢中開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