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有家小的,聽了孟獲這句話,稍稍放下心來。

    孟獲說道:“從這裏往西南方向走,重重大山,其中就有幾個非常大的部落,其部落乃是古滇國遺民,他們這些部落不自稱部落,而是沿用了古滇國對於部落劃分的名稱,名為洞,以部落首領稱為洞主,第一洞洞主金環三結,第二洞洞主董荼那,第三洞洞主阿會喃,此三人皆與我友善,麾下治理蠻民最少都有萬餘,我欲找他們借兵,三洞若是能借得我五千兵馬,再以其他小部落借取兵馬,湊個七八千人,雍氏必然覆滅。”

    “阿崎部暫且先安置就就近的一個部落當中,我帶著幾個兄弟前往借兵。”孟獲安排說道。

    將阿崎部給安頓好了之後,孟獲帶著朱褒在內的幾個兄弟,往西南而走,向著他所說的三個部落而去。

    這三個部落當年遁入深山,不願意成為大漢百姓,當初三洞各自都隻有寥寥千餘人,幾百年的發展都已經擁有萬人人數了。而他們過去的那些同胞,選擇成為漢民,如今都已經不記得自己的祖先是誰了,都已經被成功的漢化,模樣長相已經與漢人沒有什麽兩樣了。

    從漢武設立益州郡,來益州郡的漢人大多數都是犯了罪行被遷移在這裏,正常的良家子誰願意待在這裏啊?待在繁華熱鬧的關中、關東地區不好嗎?

    哪怕是現在,益州郡的百姓大多數也是許多年前下了山耕種的蠻民的後代。

    那些還在大山裏的部落,有的願意走出來大山來,耕種田地,有的則一點也不羨慕大山外的那些漢人,反而覺得他們被奴役,不得自由,還是在大山裏自由。

    隻是想下山的部落,大多是小部落,下了山也沒有合適的耕種地區了,官府也不太願意接納,那些不想下山能在山中自給自足的大部落,壓根就不會想著下山歸附,做山大王他不香嗎?

    比如孟獲口中所說的三洞,他們各自占據著一片好地方,用從漢人那裏學來的技術,學會了耕種,雖然耕地麵積不大,但是好歹能養活族人,不至於讓所有族人全都靠著打獵為生。

    在這大山中規模達到了萬人的部落,大多數都是有著自給自足的能力的,耕種隻是最基本的。

    孟獲給朱褒等人一麵走一麵介紹道:“那第一洞所在,就在即水最為寬闊第一段河道兩岸,這個部落分居在即水兩岸,耕種了許多田地,還進行了養殖,再加上每年部落進行在山中獵取的獵物,部落的每個人都是填飽肚子,這些年人口都得到了增長,部落人口達到了一萬兩千餘人,能戰之兵有四千人左右。”

    “而最強大的是第二洞,洞主董荼那,不單單武力強橫,腦子還好,是蠻人中不可多得的智謀者,他的部落位於即水和仆水的交匯處,背靠哀牢山,其部落民眾有大半是當年的哀牢國遺民,被董荼那統治的服服帖帖。整個兩水交匯處都給開墾成了田地,他們甚至還會種麻,編製衣物,再加上背靠哀牢山,每年獵物都足夠,部落有兩萬人,兵馬能有六千人左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