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上

驗證條件通常稱為局限條件(constraints)。經濟學並無“沒有局限條件”的理論

正如其它科學理論

一定有驗證條件的

否則就沒有解釋力了。假若我們說

在交易費用不存在的情況下(一個局限條件

可勉強稱為一個假設)

“甲”的發生會導致“乙”的發生。要替這個含意作驗證

我們一定要在交易費用微不足道的真實情況下入手。換言之

局限條件的“假設”不能與真實世界脫離。這也是說

除了無可避免的簡化

驗證條件一定要有其真實性。

我們於是可以作出如下的結論。以抽象思想或概念為起點的科學理論

“非真實”是需要的

因為事實不能自作解釋。“不可能太詳盡”與“簡化”--這些是容許的。但驗證條件與真實世界脫了節卻犯了大忌。在經濟學上

局限條件(驗證條件)的真實調查與簡化

是忠於經濟解釋的最艱難的過程。世事如棋局局新

要花上三幾年才能在一些局限條件上得到一點基本的認識

是很普通的事。時光隻解催人老

所以從事實證研究的經濟學者

往往要肯定問題的重要性

才敢將精力孤注一擲。

理論真實性的問題

經濟學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方法大辯論中

有一個令人尷尬的謬誤。那就是

假若我們說

若“甲”的發生會導致“乙”的發生

那麽我們跟可以說

“沒有乙就沒有甲”

但卻不可以說

“沒有甲就沒有乙”。這後者的謬誤

我們在前文談過了。在那次大辯論中

不少經濟學者忽略了這個邏輯學上的第一課

忘記了沒有甲並沒有說乙會怎樣。那位調查波士頓運輸公司的仁兄

認為“甲”這個假設非真實

就大做文章說“乙”會怎樣。這種低能分析本來是不值得回應的

但科學的進步有點莫名其妙

眾多學者的響應引起了大有裨益的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