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

一九七一年的一個晚上

午夜思回

忍不住爬起床來

走到書桌前坐下

在稿紙上用英文寫呀寫的

寫了幾個小時。早上交給女秘書

隔行打字二十多頁。我為這文稿起了一個名目

《交易理論與市場需求》(

The

Theorem

of

Exchange

and

Market

Demand)。於今回顧

那應該是我今天要寫的《經濟解釋》這本書的前身。

當年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任教職

文稿給幾位專於價格理論的同事看。他們讀後嘩然

不約而同地說

“是這樣簡單的理論

為什麽書本從來不是這樣說

書本怎樣說是書本的事

要是我同意書本所說的

就用不在午夜起來動筆了。曆久以來

書本所說的市場供求關係及那所謂均衡點的市價

都是以十九世紀經濟學大師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的“剪刀”理論為依歸的。做學生時我老是不明白那“剪刀”是受到什麽壓力而在“剪”什麽

後來為人師表

教學生時自己還是不明白

胡亂地說一下

到後來要自己另尋分析。

華大的同事知道我曆來敬仰馬歇爾

但那文稿否定馬氏的“剪刀”

問我對馬氏是否改觀了。我說對馬氏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是我的基礎導師

但馬氏對世事知得不夠深入

理論有時拖泥帶水

好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我認為馬歇爾偉大

因為他的經濟分析有一個完整的架構

其中有內容。一個頂級大師

綜合了前人的思想

以自己無與倫比的天分

創立了一個架構

讓我這一輩有一個思想的輪廓。我在這架構的細節及內容上代為修改一下

是應該的吧。

對我影響很大的科斯(R.

H.

Coase)對馬歇爾也是五體投地。馬氏的巨著(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890)的不同版本的小差異

科斯皆了如指掌。然而

科斯反對功用(utility)的概念

反對長線(long

run)與短線(short

run)的概念

反對均衡(equilibrium)與不均衡(disequilibrium)的概念--這些概念大都是經馬歇爾發揚而變得家喻戶曉的。欣賞

佩服

反對

在科學上是沒有矛盾的。

回頭說上文提到的文稿

華大一位同事把它譜入他寫的課本中

說明是我的發明。一家美國出版商--

Prentice-Hall

-

-的經濟編輯讀後

找到我“文稿”的原文

帶了合約來找我寫一本經濟學課本。那是一九七三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