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個田地稅巴裏·阿茨瑪設計的也十分講究,要是按照之前亞特蘭蒂斯或者是國內的規定,沒有主人的田地,或者是荒山野嶺,開發之後可以,由在地區所在的城邦城主進行租賃。

    而這個租賃條約就明確寫著,在田地裏如果種出糧食,比如說那個糧食,一共賣了100晶幣,就要交兩成稅,也就是最後到手才80個。

    這種製度基本上跟吸血沒什麽區別,而巴裏·阿茨瑪改革的製度則是百分抽一,比原先降了許多。

    而且向所有人聲明最新收到的土地稅,城主府並不會私吞,而是會存入一個特別的賬戶,這個賬戶掛在公帳上,公開透明,每一筆出入賬都會公開顯示,有據可查。

    而且這一筆收上來的資金,以後也將用於成立城市基金會,幫助一些吃不上飯的窮人,或者是從戰場上下來的殘疾士兵,孤寡軍屬等等這些弱勢群體。

    巴裏·阿茨瑪的這一係列動作,一休表麵上不關注,其實一切了然,並且還做出了一些指導。

    一休在過程中充當思想框架的主要構成者,巴裏·阿茨瑪負責實行,這段時間在外人眼裏巴裏·阿茨瑪就像開了掛似的,他改革了許多許多的製度,將原本城邦之內的許多陋習,差不多都改了個遍。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巴裏·阿茨瑪更通過公民大會上,通過了《岩火城臨時約法》。

    這一條法律規定從此以後,無論是哪一等人,所獲得的勞動酬勞必須與勞動成果掛鉤,並且還設定了最低工資標準。

    規定的每個人每天的工資不得低於五十比特幣。

    這樣就直接提高了人們原本的收入,要知道之前一個五等人,拚死拚活一個月甚至去礦山挖礦,也隻能賺到兩個晶幣,也就是差不多二百個比特幣。

    可是這兩百個比特幣隻能夠他們勉強生活,甚至逢年過節都吃不上一頓肉,隻能啃饅頭過日。

    可是如今規定的每個人的工資都不能低於五十比特幣,那麽就是一個月他們至少能夠賺到三千比特幣,比原本至少翻了十幾倍不止。

    當然,這個改變要基於一個基礎,那就是目前的岩火城已經通過一休山泉實現了經濟的躍遷。

    從一開始的一個主要以農業為主的城邦,變成了對外經營以及農業相結合的新型城邦體係。

    所以在城邦之內的人們,目前的經濟條件要比之前要好上許多許多。

    包括之前的一些城市的規劃也特別的不合理,有了這些錢之後,巴裏·阿茨瑪大刀闊斧在一休的示意下,拆除了原本的貧民窟,在貧民窟之上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幾層樓的房屋。

    又用分期付款的形式,把那些房屋全部賣給沒有房子住的貧民,以及外來人口。

    這一下子原本因為城市內忽然湧入大量人口而導致的住房問題,也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並且巴裏·阿茨瑪也同樣在住房的問題上,在《岩火城臨時約法》中有幾條明確的規定。

    第一條就是買房部分人等誰都可以買,第二率先給貧民,目前在城邦之中有房屋的民眾,可以稍後再買。

    這樣又可以保證大多數人都能住上房子,順便還解決了一下城容城貌的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