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第二次、第三次天地異變發生,地球整體的靈氣濃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而這些恐龍又適應了新的環境,那麽倒黴的就是南美眾多國家了。

    有了“第一次生存之戰”的戰鬥結果,導致全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林曉當年的預言,而天朝顯然是做的最好的一個,借此機會,林曉提出的戰場功勳的設立和執行手段,也是第一次收到了軍委和中央的重視,在經過眾多筆杆子的優化之後,正式出台。

    說實在的,天朝五千年的曆史文明傳承實在是太厲害了,林曉不過提出了一個建議,設定了幾個要求,就有人將當年秦國的耕戰之策翻了出來,在那個基礎上,結合現在的條件,進行了修改,然後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國家法度。

    其實秦朝的耕戰製度十分簡單,那就是以軍功論英雄,說成敗,隻要一戰之後,任何一個戰士有斬首之功,就會按照規定授以爵位,軍功越高,爵位越高,所享受的待遇越好,特權越大。不過,這種製度到了一定程度,就考教的不再是血勇之力,而是領軍作戰的戰果了。

    秦始皇帝混一宇內,靠的就是這種耕戰之策的實行,而偌大秦帝國的崩潰,也是因為這種政策——混一宇內之後,秦始皇突然發現數十萬秦軍如果按照耕戰之策賞賜的話,那麽將全國所有的土地都赦封出去都不夠!

    於是始皇帝食言了,於是始皇帝一去,偌大帝國再無可用之兵,迫使章邯武裝了營造阿房宮和始皇帝陵的罪囚為兵,這些化囚為兵的部隊隻能打順風仗,遇到了不講理的楚霸王之後,一潰千裏,偌大帝國隨之崩潰。

    繼之以秦帝國領土的大漢帝國,實行的則是在秦帝國耕戰之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軍功爵製度,以良家子為兵,稱雄於東方,開絲綢之路於西域,萬邦來朝。可是處於類似的問題,關中同樣無封可封,加之以古代運輸手段落後,造成國內生產凋敝,最後這種製度也隨之崩潰。不過大漢帝國同樣曆經了一次動亂之後,在第二次大規模動亂之後崩潰了。

    曆史上第三次使用類似政策的則是隋唐兩代帝國。兩代帝國都是以府兵建立了強大的軍隊,橫掃草原、西域,但是最後同樣是因為土地兼並的原因,導致府兵製度崩潰,最後國家滅亡。

    所以說,無論是耕戰之策、軍功爵製度還是府兵製度,都會打造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同樣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土地問題。可是如今的天朝,在研究林曉的建議時,就主動回避了土地的問題,代之以各種資源,鼓勵戰士們奮勇向前,同時也有了上升通道,也獲得了社會認同和尊重,可以預見的這種新的軍功爵製度,啊,是功勳體係的建立,近乎完美。

    60457/51944360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