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竹橋的那一刻,山坳裏的一切都變得不同。月光下,原來的香草蘭花消失了大半,此前所見的山坳也廣闊了許多,竹橋岸邊,出現了一條蜿蜿蜒蜒的石頭小路,稀稀疏疏的巴掌高的野草頑強地從石頭之間,冒出了身子。

    這一回,順著石頭小路前行,嶽雯再也沒有遇到此前看到的不變的景象,雖然說不上是一步一景,但是卻出現了翠綠的竹林,時值寒冬,這裏竟然溫暖如春,不是還有碗口粗的竹筍從竹林的地麵上鑽了出來,偶爾時候,還有一兩隻憨頭憨腦、圓滾滾的小家夥探頭探腦。

    繞過竹林,前方又是一條溪水,溪水上同樣架著一道竹橋,寬約一丈,可容兩人並行還有富裕,溪水不寬,也並不深,即便一個凡間成年男子,也能輕鬆蹚水而過,甚至要是換了一個頑童,奔跑起來,說不定都能一躍而過呢,架上的竹橋,說是用來過河的,還不如說是一個裝飾品。

    走過竹橋,向另一個方向拐過彎之後,不遠處就是白天裏嶽雯看到的柵欄柴門,隻是此刻月光照耀之下,卻沒有了白天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形了。

    走到柴門跟前,嶽雯伸手將柴門推開,隻是這一下,可就不得了了,頓時耳中聽到了一陣陣冰層碎裂的聲音,眼前的景象也出現了一道道的裂紋,好像是一塊巨大的玻璃幕牆開始崩碎,一片一片的玻璃碎片嗶哩啪啦的掉了一地,消失在地麵上。隨即,一聲好像被壓抑了許久的龍吟虎嘯之聲響起,就在嶽雯震驚當中,一道足有兩丈粗細的玄黃之氣,旋轉著直衝雲霄。

    不過,雖然推開柴門鬧出來的動靜很大,卻對柴門柵欄,乃至不遠處的兩棟茅廬並沒有什麽影響,就連茅廬上的茅草都紋絲不動。玄黃氣柱的聲勢實在太大,甚至隱約可見其中有鱗甲、爪牙,嶽雯不知道這氣柱裏有什麽怪物存在,看到茅廬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自然就是安全的所在,於是幾個箭步,就竄到了其中一棟茅廬門前,一點不停頓地,就拉開了柴門,邁步走了進去。

    與外界看到的並無不同,茅廬坐北朝南,一溜兒排開,共有五間,分別是正對著柴門的明堂,左右的書房、丹室、煉器室,和最後一間最嚴實的靜室。其中書房和靜室在左,丹室和煉器室在右——至於為什麽能分辨出丹室和器室的不同,還是因為其中各有一尊爐鼎,而且爐鼎的形製不同,最簡單的,一個是四足兩耳,一個是三足兩耳;一個方,一個圓。

    一般來說,煉丹的鼎器,一般都是三足兩耳的圓鼎,取周天圓滿的意思;而煉器的鼎器,一般以方鼎為主,主要是考慮到很多時候,煉製的都是刀槍劍戟一類的兵器,而不是圓滾滾的丹丸。而這棟茅廬,很明顯,就是按照這種需要來使用鼎器的。

    隻不過,嶽雯走進來的時候,不管是煉丹室還是煉器室,都是清涼一片,並沒有感受到當年爐火熊熊的溫度,同樣,嶽雯也沒有聞到有丹藥的清香)至少丹爐裏空無一物,沒有煉製未完的丹藥在其中溫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