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佛光如果用於鬥法,在威力上肯定不如大金剛降魔佛光來得狠厲,也不如大旃檀佛光來得聲勢浩大,但是這種佛光也一樣的厲害,隻要心中但凡還有一些慈悲人性,就能令對手失去戰鬥的心思,如果時間長了,還會從此厭惡爭鬥。

    所以,恒山這裏的僧尼都很少參與外界糾葛,就是一個明證。

    夕陽之下,正是庵堂中的僧尼作晚課的時間,林曉並未貿然前去打擾,隻是帶著裴娥坐在庵堂外靜靜等候。

    這處庵堂占地並不大,隻有三四畝地大小,很多地方都是依照地形而建,起伏跌宕之間,盡顯玲瓏有致,倒是給這座名為“無相庵”的庵堂增添了不少的景致。

    晚課的鍾鼓聲停下不久,一個輕快的腳步聲就來到了無相庵的門口,隨著門栓開啟的聲音,無相庵打開了一扇門,一個妙齡女尼的小光頭探了出來,隨即,一個身穿灰衲的女尼走了出來,對著林曉雙手合什說道:“兩位施主,家師有請兩位進庵中品茶。”

    林曉也不是禮數,單手打了個問詢,說道:“小師傅,請帶路。不知令師怎麽稱呼?”

    小尼姑小臉微紅,大約是第一次見到林曉這種風度翩翩的有道真仙,低著頭回應:“家師澄淨,小尼法號因如。施主請隨小尼來。”

    走進這座不大的庵堂,建築極為簡單,都是利用附近的山石壘砌而成,簡陋中透著一種古樸,與正常的寺廟一樣,隻是入口處沒有了四大天王的雕塑,之後石板上淺淺的浮雕,大門後的庭院正中,是一座不大的殿宇,說來與普通的禪房相比,也就是略高,三檻的格局,迎麵正中供奉的也不是佛祖,而是一尊隻有三尺高,盤膝趺坐的千手千眼觀音石像,石像前香煙繚繞。

    供桌一側的地麵上,兩個耄耋之年的女尼靜靜地坐在蒲團上,手裏掐著一掛佛珠,口唇微動,默默地誦經。

    待到林曉被小女尼待到堂中,兩個老尼同時睜開雙眼,四道精光閃動,有同時從蒲團上站起,再次向林曉合什作揖,為首的女尼說道:“貧尼二人晚課時分突然有感,知道是有大的之人來到小庵,隻是晚課未完,未能及時迎接,還請大德前輩原諒。”

    林曉對這種話早就免疫了,不管是不是因為晚課的緣故,畢竟自己現在屬於是不速之客,人家庵主為此警惕,要看看林曉的行止,才好做出判斷。不過,林曉是絕對不會相信兩個尼姑能算出自己,那才是奇怪,唯一可能的是,林曉來到此處,並未遮掩裴娥的氣息,所以兩個尼姑隻能是感覺到了一個小姑娘的到來,那麽帶著小姑娘到來的人,又不能為二人感知,就一定是道行境界都在二人之上的存在,那麽以大德來稱呼林曉就是正常了。

    60457/52831216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