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禹,林曉還是十分的尊重和佩服的,發現了這裏摩刻著大禹治水的功績,就能猜測這處祭壇應該是同大禹有關,即便不是大禹親建,也是後人為了祭祀大禹而建設的。既如此,那麽林曉就有了重新清理,再度祭祀上古人皇大禹的想法。

    祭祀需要的太牢三牲,林曉早有準備,有什麽比林曉在龍宮中斬殺的妖魔更合適呢?不過祭祀的禮器,在這裏可沒有找到,隻能現做——自古至今,祭祀禮器以青銅為上(當然有首山銅最好,沒有的話,就隻有青銅了)。不過這裏地處偏僻,青銅禮器無處存放,容易被盜,這也是為什麽林曉走遍祭壇周邊的遺址,卻沒有半點發現的原因了。

    不過這都不是問題,青銅禮器不合適,那就用石頭吧。雖然祭壇三道同心圓之內,無法動用法力,但是同心圓之外還是可以的。於是林曉就地取材,按照崖壁石刻上禹鑄九鼎的模樣,重新打造了一口益州鼎,然後讓青壯們挪動到祭壇中央。

    林曉原先所在的世界,一直對大禹鑄造九州鼎有很多疑惑,首先一個就是這九州鼎是一尊,還是九尊。不過在蜀山世界,林曉看到的的確是九尊,隻不過其中的一尊最大,而剩餘的八尊稍小,最大的一尊上麵刻畫著當年大禹走遍的所有山河,以及飛潛動植,還有人民勞作的場景、慶祝祭祀的場景,而剩餘的八尊,有三足兩耳的圓鼎,也有四足雙耳的方鼎,上邊刻畫的就不再是所有大禹曾經的足跡了,而是各立一方山水動植,而且還有一個蝌蚪文字,表明了所屬位置。

    按《尚書*禹貢》所雲: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也就是說,岷江這裏是屬於大禹劃分的天下九州之一的梁州。而且還屬於梁州的中心位置,所以在這裏才會有祭祀大禹的祭壇存在。同樣,這裏還應當是大禹鑄造的九州鼎的子鼎之一的梁州鼎鎮壓的梁州的中心——隻不過據說九州鼎成,全部被大禹集中到了夏邑,而不是運回了梁州。

    現在要祭祀大禹,最好的禮器,自然就是仿照當年禹鑄九鼎中的梁州鼎。隻不過,現在是林曉按照山崖石刻的記載,用麻石打造出來的石鼎。不過山崖石刻並沒有說清楚九州鼎中每一隻的具體規格大小,隻有一個大概的模樣,所以這方麵隻能是林曉自己發揮聰明才智了。

    林曉親自出手打造的這尊梁州鼎,高三尺三寸,三足兩耳圓腹,鼎足、鼎腹外壁全部仿照大禹九鼎刻上了山川河流與飛潛動植,神靈妖魔,鼎腹內壁則刻上了祝文,說明打造此鼎的原因。

    擺放好石鼎之後,就是選取黃道吉日,林曉飛劍傳訊給了現在最清閑的弟子申無妄和師侄陳紫芹,請兩女仙為自己尋找最好的香料。飛劍傳書的回信倒是給了林曉一個意外的好消息,就是聖姑伽因此時也正好在川中行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