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和尚當可為先生分憂。”

    “哈哈,”林曉用手點點和尚,“就這麽個舉手之勞,也要記上個人情,和尚可真是一點虧也不吃啊。”

    “彼此,彼此。”慧可大師這三天雖然被林曉搞得十分頭疼,但是此前沒有說開之前,大家鬥智,自然無話可說,但也是對林曉的性情了解了不少,知道林曉對於禪宗並沒有敵意——這個時代中,佛道兩脈之間的衝突,並不比正魔兩道之間的敵意衝突小到哪裏去,甚至在中原王朝的朝廷當中,爭鬥更為凶狠。

    連年的營造宮室、修建屯糧的大倉,還有開掘運河,征討遼東,已經幾乎耗盡了大隋帝國的國庫,不少有道門背景的世家豪族官員就紛紛上書,要求皇帝陛下對江南的大量寺院動手,因為這些寺院不僅隱匿占據了大量的人力(不交稅的人口,就是隱匿人口),而且還占有了大量的良田,積攢下了無數金銀珠寶,弄得所有的大殿都金碧輝煌,眾多的佛像都是真金白銀,還在佛像肚子了填滿了珠寶玉石……

    南方並不是隋皇起家的基本盤,所以一旦隋皇應允了這些北方世家大族出身官員所請,南方佛門就要麵臨又一場“浩劫”。雖說當年達摩老祖在帝國南方也是屬於被歧視,被貶斥的對象,所以才北上嵩洛,在少室山落腳,所創禪宗也是與南方佛門宗派不和,但是畢竟是佛門弟子,多少也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

    中土神州畢竟是以道門為尊,要想度化或者引導一個道門修士進入佛門,何其的艱難,尤其是像辛如玉這種旁門中的頂尖高手,就更加地困難了。所以在慧可大師看來,林曉的舉動,才是真正地給了佛門至少是禪宗一脈一個大大的人情,雖然嘴裏還與林曉爭執無休,但實際上已經千肯萬肯了。

    慧可大師看不明白林曉的做法,卻不知道林曉這也不過是一種預先投資,就像俗話說的那樣,“大勢滔滔,無可違逆”。與其現在依舊與佛門死頂硬扛,到後來佛門大興,再轉身修好,那才叫跌份呢。

    再說了,林曉覺得自己現在還沒有那個能力作為棋手,既然大勢不可違逆,自己也插手給佛門添過一點堵,但也要給出一點甜頭吧?而現在沒有阻礙辛如玉參悟佛經,就可以說是林曉做出的最大的讓步了。當然了,未來心如神尼與峨眉的關係十分密切,不僅將沈秀要過去繼承了自己的衣缽,還給了峨眉派的三代弟子不少的好處。這說明,至少辛如玉也是要領林曉的好意的,畢竟更進一步的道途比什麽都重要。

    慧可大師的認可,說起來對林曉也有不少的好處,畢竟佛門是大戶,手裏積攢的無數天才地寶大都仍在一旁放著,並沒有多少應用之處,別看林曉從大雄禪師那裏討來了不少寶貝,就連西方八寶功德神泥都有兩丸,但是又有誰嫌手裏的寶物少呢?林曉自覺收的徒弟不少,囊中甚是羞澀,此時與佛門幾個高僧交好,讓他們欠下了人情,未來才好搜刮一二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